历史应该铭记他们——改革开放35年农民对中国发展的十大贡献(3)

历史应该铭记他们——改革开放35年农民对中国发展的十大贡献(3)

核心提示: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都应该铭记农民的功劳与贡献,都要感恩于农民的伟大创造。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民群众的创造奉献,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伟大崛起。只有实现农民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功臣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使得在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资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强有力地推动我国从计划经济产品农业向市场化效益农业,进而向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演进。

(一)农民确保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特别是种粮农民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占不到世界7%的耕地供养超过世界22%的人口,并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品供给,对保证13亿人民的食物安全和营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中国农业连续登上几个台阶,一举告别了中国农产品短缺的历史,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产出量,均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可以这样说,农民供给数量充足并且品种丰富的农产品,实际上构成了35年来我们能够加快经济建设、应对通货膨胀、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推进的农业市场化的经营体制改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建立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出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由此带动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设施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把农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历史性的转变。

农民是开放经济的大引擎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也与农业市场化、国际化以及乡镇企业走出去和农民闯世界密切相关。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率先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中最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在这一产业中,民营经济、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又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也与中国大量勤劳吃苦、廉价的农民工有很大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民群体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一)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起到了排头兵和生力军的作用。他们生产的价廉物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外贸出口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发展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大批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实践者。此外,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民营企业,北上俄罗斯,南下东南亚,西到中东、非洲、欧洲,东至北美洲、南美洲,都有中国农民和民营企业走出去创业经商的足迹。他们正在成为中国国际化中一支极为重要的民间力量。

(二)农民工群体成为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最大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快速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资本大量的流入,全球500强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中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之所以成为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是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红利和巨大的市场。在这方面,既年轻又廉价、又肯吃苦、能加班加点干活的几亿农民工成为最大的比较优势,也使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民工工薪廉价的优势逐步弱化,但与此同时,农民工技术熟练、素质提升的新优势也正在同步增长。可以说,这种此消彼长的比较优势的转化将会使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同时,对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素质要求高的中高端制造业将会继续在中国持续发展。

农民是发展要素供给的大源泉

中国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推进有赖于劳动力、人才、土地、水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供给的增加,而农业农村农民也成为这种资源要素资源供给增加的最大源泉。农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集约利用,为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所需要的资源要素供给的增加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使得大量的廉价农村土地资源要素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不断增加的要素保障,也成为最大的红利因素。

(一)农民贡献了巨大的土地资源和土地红利。35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民作出的一大特殊贡献就是出让土地资源和土地红利。我国特殊的土地制度和征地政策使得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土地红利成为农民对中国发展最大的奉献。2012年国家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42.91万公顷,若按全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均价计算,共计3.73万亿元,而对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每亩只有几万元,这种低价的土地征用补偿和高价的土地出让形成的数十万亿的土地级差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当年为农业兴建的水库和水利工程转为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水源供给源。

(二)农民贡献了巨大的劳动红利。我国9亿多农民中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为快速兴起的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庞大的新生劳动力资源,而且在特殊的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下,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户籍的职工,这种体制让农民贡献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红利和廉价的劳动工资红利,从而也大大增强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为中国世界工厂的崛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