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应该铭记他们——改革开放35年农民对中国发展的十大贡献(5)

历史应该铭记他们——改革开放35年农民对中国发展的十大贡献(5)

核心提示: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都应该铭记农民的功劳与贡献,都要感恩于农民的伟大创造。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民群众的创造奉献,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伟大崛起。只有实现农民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农民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纵观这一领域的改革进程,农民无疑既是改革的先行者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先行实践者,同时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最重要的助推因素。

(一)农民发展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5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取得了巨大发展,随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党和国家及时地选择了村民自治作为现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体制,并做出了具体的制度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农村大地。与此同时,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也带动了城市居民社区的民主自治的进程,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经验,也为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增强了强大的自信力。

(二)农民发展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35年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发生在乡镇一级,人民公社体制的废止和乡镇政府的建立,是政企分开的首次改革。乡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分税制的实施使得县、乡(镇)政府首先确立了“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政企分开的新理念。这种来自基层政府的理念创新和职能转变倒逼了整体上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也倒逼了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可以说,从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的全能政府转向市场经济的政企分开的服务型政府,农民和农村基层改革在这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而且也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都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一)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催生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纵观这一改革开放历程,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农村家庭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实施打开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计划经济体制外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倒逼了城市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整个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变。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实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35年改革发展的历程,是一条解放思想首先落实到解放农民和解放农村生产力的轨迹,是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是从自发突破城乡分割的蕃篱到自觉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也是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转向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制度改革的过程。归结起来,也是一条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极其相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发展之路。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农民为主力军的35年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