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言,基础教育问题可能比大学还要严重,小学生负担太重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部分。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但最近大家都在议论小学生要不要有家庭作业的问题。我想,你不布置作业,家长也会给孩子布置作业。适量的作业是需要的。再比如,有的人说要打倒数学,这是非常极端的讲法。当然,改革是有必要的,像考试可以多考几次,规定成绩在几年中有效,大家就不需要都集中挤在一个时间点上去拼死拼活地考,就可以从容地处理。另外,我觉得在中学阶段就要打好英语基础,像现在大学里用很多外文课时是很可惜的。至于是不是要从幼儿园就开始读,我看没啥必要。又比如高校自主招生,应当鼓励开阔思路的各种探索,但在试点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
教育是百年大计,一定不能急功近利。改革是必须的,但哪怕是微小的改革,也要考虑到可能对教育和民族国家未来的影响,防止被某些浮躁情绪牵着鼻子走。
记者: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的很多问题,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事情。如异地高考、公校资源紧张涉及户籍管理等公共政策。因此,有观点认为,解决教育问题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来统筹施策。对此,您持什么样的看法?
吴启迪:教育本身需要改革,但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在教改上花的力气非常大,但没有解决老百姓不满意的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有具体的国情,有独特的问题,不能只局限在就教育谈教育。我们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加深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强化推进教育改革的力度。
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革。我们要敢于冲破有形和无形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教育是“百年树人”之大计,因此教育改革既要充满热情又要十分理性,要“谋定而后动”,一定不能急功近利,不要“翻烧饼”,不要“瞎折腾”,不应被社会上的某些浮躁情绪牵着鼻子走。哪怕是微小的改革,也要考虑到可能对教育和民族国家未来的影响。总之,要通过改革探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