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的教育应该有自信(5)

对我们的教育应该有自信(5)

——访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

对钱老提出的问题,我觉得也要正确理解。我们的教育的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革需要解决,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但我们近年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起中坚作用的青年人才都是改革开放后毕业的大学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也是人才。在许多行业里我们的创新还是非常多的。当然,跟国外优秀大学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但我们应当予以客观理性的分析对待。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拿诺贝尔奖来说事,其实诺奖得主平均年龄60多岁,其获奖成果都是几十年前取得的。而我们“文革”期间连大学生都基本没有了,这对我们国家的创伤有多大?!影响至今还是存在的。现在人们批评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但这些年来做的事情到底怎样,可能还需要留待历史来验证。

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对于一个高校愈发显得重要。办大学不能关着门去办,我们应该了解世界上整体的情况,然后考虑怎么根据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国情,博采众长,提高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大家都很关心世界上的大学排行榜,我认为,现在国际上对大学教育的评估中缺少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大学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多少贡献,而恰恰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如我们大量的产学研成果;我们培养的医生水平很高,实践经验丰富;我们高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国外高校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我们。

记者:补充一个例子。不久前,有几位美国医生到瑞金医院参观学习,跟医生,跟了两天后大为吃惊,一天要处理那么多病人,感到压力非常大。他们一年也处理不到这么多病人。

吴启迪:所以我就说,我们不能缺乏自信心。很多问题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全世界一流的学生都往那里跑,这些学生在一起就会相互影响,所以许多人后来就发展得比较好。为什么美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怎么学习借鉴,这倒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还有一点我们要警惕,不能用一些片面的信息误导高等教育。例如有的人说大学越小越好,才能保证质量,还动不动拿美国加州理工做例子。这所学校只有1000多名学生,基本是研究生,但它是私立学校。美国的公立大学,学生大多超过2万人。在亚洲、欧洲,好的大学基本都是公立的。剑桥、牛津是公立的。日本有个别私立大学非常好,但最好的还是那些“帝国大学”。

记者:实际上中国的教育有很好的传统,可惜有许多好的东西我们没有继承下来。

吴启迪:是的。很多传统都断了。其实100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教育历史有很多好的经验。这也应该是我们自信心的来源之一。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一流科学家。这些教育史上的华彩乐章是值得今人好好总结的。又比如,清华大学是1911年用庚子赔款建校的,当时实际上是“留美预备班”。今天,清华大学与美国黑石集团合作设立的“黑石学院”,主要是招收、培养到中国来学习的美国留学生。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