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终 善做善成

善始善终 善做善成

核心提示:最后关头,绝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存有半点松懈,必须一鼓作气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当务之急,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抓好整改落实,要以标本兼治为目的、持续推进建章立制,要以从严从实为原则、持续强化领导督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岁末年关,我省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进入攻坚阶段。能不能完满“收官”,不仅社会高度关注,群众也热切期盼。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最后关头,绝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存有半点松懈,必须一鼓作气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当务之急,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抓好整改落实,要以标本兼治为目的、持续推进建章立制,要以从严从实为原则、持续强化领导督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让群众满意,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四风”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作风转变有没有成效,归根结底,要让群众说了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整改工作决不能自娱自乐、自弹自唱,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必须由群众来打分,让群众来评判。只有始终紧绷“群众满意”这根弦,坚持开门整改,切实解决问题,以实际成效接受群众的检验,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获得群众的肯定。

让群众满意,关键在于一个“真”字。有些党员干部,害怕整改“伤筋动骨”“拔出萝卜带出泥”,于是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只求表面上做做样子。这种护着、捂着,不肯改、不愿改的行为,组织不允许,群众不答应。要清醒地看到,只有真抓、真改,从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才能取信于民。因此,必须有的放矢、直击要害,切实在查找出的突出问题上聚焦整改,在群众普遍关切的重点问题上聚焦整改,真正拿出让群众满意的整改方案。

让群众满意,必须落到一个“实”字。整改不是挂在嘴上的态度,也不是写在纸上的材料,如果“干打雷不下雨”,只能导致群众的反感,辜负群众的期盼。所以,避免整改成为“空改”,必须拿出百倍的决心、有力的行动,绝不能在落实上搞变通、打折扣。要对照“时间表”“路线图”,以动真碰硬的“狠”劲儿、锲而不舍的“韧”劲儿,一风一风地查,一项一项地改,真正解决问题,有效转变作风。只有改得坚决、改得彻底,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能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往往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从根本上铲除这种现象,必须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只有用制度的卡尺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以规则的红线为灰色地带竖起围墙,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得到巩固。

制度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数量,重在于质量。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则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因此,必须立足科学、着眼务实,确保制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能够释放充分的约束力,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要通过形成科学配套、严密完备的制度体系,既能直接遏制突出问题的再出现,又从源头上防止作风问题的新滋生。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至今发人深省。因为制度一经确立,倘若不能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就会使制度本身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所以,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必须严格问责,切实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对于已经确立的制度,但凡有踩“红线”、闯“雷区”者,一定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防止“破窗效应”。要以“铁面”维护、监督制度的落实,以不折不扣的执行树立制度的威信、发挥制度的威力,从而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的成果,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

高质量、高标准,是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基本要求,也是活动不断深化、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攻坚阶段,尤其需要强化责任意识,把认真精神贯彻到底。“必须继续努力,一鼓作气抓好各项收尾工作。”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确保收尾阶段不打折扣、不缩水分,关键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扬认真精神。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最需要“责任”与“认真”。否则,责任心不强,不以大局为重,就可能“偷工减料”,爬不了坡;认真劲不足,不愿全力以赴,就可能“降低标准”,越不过坎。所以,面对整改落实的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认真精神贯穿始终。要通过细化责任,将整改压力传导到底,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促进作风转变的层层深入。要通过认真组织,紧紧抓住最后冲刺的机会,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决定性成果,以良好作风凝聚起富民兴陇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