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顺其自然”带给社会慈善事业正能量(4)

【案例】“顺其自然”带给社会慈善事业正能量(4)

满城尽是“顺其自然”

13年来,“顺其自然”屡获慈善、公益大奖。宁波慈善总会里,那些替其代领的奖杯和证书,摆满了一整柜,依旧无人认领。

可同时,越来越多的宁波市民开始效仿“顺其自然”,捐款不留真名,要被问急了,就说,“那你写‘顺其自然’好啦。”

有老太太在宁海县捐款1万元后说,宁波城里有个捐款不留名的叫“顺其自然”,那她也叫“顺其自然”。

有大姐第一次参加慈善活动就捐出30万元,记者向她保证“我们一定会像爱护‘顺其自然’一样尊重你的匿名意愿”,她才愿意谈谈自己捐款的初衷。

还有大叔向宁波市慈善总会镇海慈善分会捐款108万元,但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只说“我想回报社会”“我想为下一代作出榜样”。

更多是化了名的“顺其自然”——援助失明者和白内障患者的,就写“任(迎)光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困难的,就写“朱(助)学”;营救生命垂危又拿不出医疗费用的,就写“朱艺(助医)”……

一位受资助完成脑瘤手术的孩子每年都会给“顺其自然”画一幅画,在她的画里,“顺其自然”是长着翅膀的守护天使。

多位曾受“顺其自然”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告诉记者,“今天我是受助对象,明天我将像‘顺其自然’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曾与“顺其自然”擦肩而过的《宁波晚报》记者王元卓说,自己跑过不少条线,但最倾注感情的就是慈善,见证并记录民间慈善“我想做,不想说”的内生力,“我很满足”。

另一位“顺其自然”的“80后”媒体追寻者魏萍说,现在,“顺其自然”已经成为所有爱心人士的代名词。他出现或是不出现,都已经不重要了——这或许是“顺其自然”最乐于见到的。

用好善款是“顺其自然”的最好尊重

通过邮局捐款1万元以上需实名,“顺其自然”每一次都化整为零,分多次捐献。如12月2日署名“然其”寄给市慈善总会会长的挂号信中就是77张汇款单,其中75张金额是9999元,另有一张40元,一张是35元,合计75万元。

事实上,通过调取邮局监控录像等手段,要寻找到“顺其自然”也并不难。“既然好心人选择做好事不留名,那我们就让他保持这样一份神秘感吧。”市慈善总会放弃查找,选择尊重寄款人匿名的意愿。我觉得,挺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