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顺其自然”带给社会慈善事业正能量(5)

【案例】“顺其自然”带给社会慈善事业正能量(5)

钱钟书老人说过,你觉着鸡蛋好吃就够了,未必一定要见一见下蛋的母鸡。以此,劝阻那些想采访想追捧他的媒体及读者。对“顺其自然”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之所以要做无名英雄,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或怕过多的打扰。事实上,慈善人一旦声名在外,就会有许多人伸手要这要那。稍不能如其意,便说三道四,叽叽喳喳。远不如低调做人,省却了许多的烦扰。尽管有许多种可能,“顺其自然”甘心情愿做一个无名英雄,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理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赞成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这也是他的自由。事实上,在中国,不仅需要慈善名人们身体力行,也需要他们的高调宣传,以便把慈善的福音广泛传播,引领更多的人从事慈善事业。同时也欣赏“顺其自然”矢志匿名的意愿。无论高调的陈光标还是“顺其自然”,都是中国的慈善英雄,践行财富伦理的楷模,都值得公众的敬重。

只是,深以为对于他们,最好的尊重就是用好他们捐献的善款,把每一分都花在明处,让每一笔捐款都能发挥应有的效用。据宁波市慈善总会称,“这么多年,我们没让他失望,我们把钱都花在了该花的地方。”这无疑会令“顺其自然”感到欣慰,这普通的一句话,说出了慈善组织最大的行为准则。

“顺其自然”更像是一种道德劝善

一个人,一千万,能够承担这样一个等式的人物恐怕就绝非草民级人物,而至少他能够拥有千万财产。然而,有钱人士千千万万,却未必能见到多少人愿意拿出天文数字的财产捐给社会。人们看见了炫富,看见了富豪,也看见了富二代,为富不仁好写,为富仁者少见——然而这正是一种财富的特质。凡拥有过多或者通过不法手段拥有过多财富者,当然不会往外抠子儿,而只能是永远的“守财奴”。反其道而向社会捐赠者,则是一种对财富特质的悖反。尽管拥有了财富,但从来不贪恋财富,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求复来,只求捐出,这是一种何等的财富境界?

有网友猜测是宗教人士,贪官,吃斋的富豪,不食人间烟火者,然而种种猜测,恐怕没有丝毫的道理,也没有丝毫的对号入座的可能,而只能归于猜测。无论是宗教人士、贪官、念佛者中的哪一种,都不配做到捐千万不留名的境界。宗教也得吃饭,不食人间烟火者也得吃人饭,而不是如同蚩尤一样吃石子。因此说,“顺其自然”第一是个好人,第二是个好人,第三还是个好人,最后才是个有钱人。当一个人具备了至善的心灵之后,一旦有钱,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救贫扶弱,普济众生。菩萨未必真能救世,但这样的人士却是现世的菩萨,其真实性与现实性,远远胜过了任何宗教与神话。

“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愿善事奉行。”话说的再明白通俗不过,即一个人永远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却不事张扬,顺其自然的做这一切,最后是愿全社会奉行善事。这不是一种道德劝善又是什么?任何一个做好事的人,都希望别人认可然后给其荣誉、赞歌,这是一种正常的也正当的境界,然而,下一个境界就是无需赞歌的善行。做到这样一种境界者,非“神”不可,试想你我俗世之人,真的能做到千万散尽而不求留名?

劝善之意,在于劝人对待财富的态度莫过度占有,而应当持有一颗大善之心。众生也需疗饥寒,我身上的皮草,可以给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井居族买一件大衣,我肚中的公款鱼翅宴,可以换多少学生餐?而对于那些跌倒于途血流满面的爷爷奶奶们,扶一把才是一种人性的顺其自然。而无论管你聒噪出何等高深的救援理论,何等英明的医学不扶,恐怕都早已经背离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先行温柔一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