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武:时代·实践·学理:毛泽东选择“主义”的维度

李维武:时代·实践·学理:毛泽东选择“主义”的维度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的进程已经证明,毛泽东对“主义”的这一选择,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新民学会,以至对现代中国,都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毛泽东的这一历史性选择,对于正确评价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201312250953490104

1921年新民学会长沙会员新年大会上,毛泽东列举了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五种“主义”:社会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无政府主义,并分别予以评论、加以考量,得出了结论:“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中国历史的进程已经证明,毛泽东对“主义”的这一选择,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新民学会,以至对现代中国,都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毛泽东的这一历史性选择,对于正确评价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得出这个结论时,有哪些因素起了关键性作用?有人认为这是19、20世纪之交以来的激进理想主义心态所致,也有人认为这是毛泽东本人的务实性格和民粹主义所致,还有人认为这是毛泽东亲历五四运动、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这些看法虽然各有其合理性,但都是从单一的维度来说明毛泽东对于“主义”的选择,或重视心理因素,或强调性格因素,或力主学理因素,而没有看到这一选择的实现其实包含多维度的因素。在这些维度中,最值得关注的有时代、实践和学理三种因素。

批评所谓的“社会政策”

毛泽东所列举的五种“主义”,都是在当时中国思想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相互之间不乏激烈论争的政治思潮。毛泽东对这五种“主义”所作的比较和评论,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今天来看这五种“主义”,后四种的时代内涵都很清楚,唯有作为第一种“主义”的社会政策,其时代内涵显得较为模糊。要了解社会政策的时代内涵,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毛泽东所讲的社会政策实际上是指以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第二,李达发表《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批评了梁启超的《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一文,把梁文的旨趣归纳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层次即“提倡温情主义,主张社会政策”。这样一来,社会政策的时代内涵就十分清楚了。正是时代维度,使毛泽东对于“主义”的选择,不仅是立足于个人的思想探索,而且浓缩时代的思想探索,从而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历史走向。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