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国家问题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它具有世界性。《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战斗口号,它要求各国无产者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共同对敌。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却不是各国同时进行,而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逐个实现的。就这方面来说,它又具有民族性。搞“世界革命”行不通,实行什么主义是各国人民的选择。各国共产党只有独立自主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4.社会主义的一元性和多元性。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大同思想,不能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科学性来说,只有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家是科学的,因而我们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就这一点来说是一元的。我们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但是,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从来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对多元的社会主义流派,我们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与其划清界限,以保持思想理论的纯洁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唯我独社,要在求同存异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这些左翼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可以预测,在全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过程中,不会只有科学社会主义一家。
5.社会主义的规定性和开放性。社会主义社会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保证了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又是开放的,它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是在克服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弊病、吸收资本主义精华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各方面都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类型的社会制度。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曾经出现过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鼓吹和资本主义“对着干”的形而上学口号。在走了一段弯路后,才逐渐清醒: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相互矛盾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借鉴。两种文明制度都在借鉴和吸收对方的文明成果和精华。
共产党执政国家社会主义再造辉煌
目前,全世界共有130多个共产党,总人数大约一亿左右,其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8500万,朝鲜400万,越南300万,古巴100万,老挝10多万,总计约9300万;资本主义国家有120多个共产党,总人数约800万。被称为“一大四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四小”的越南、老挝、朝鲜、古巴都站稳了阵脚,通过改革和革新,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