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宿舍探就业(4)

女大学生宿舍探就业(4)

核心提示:冬日,西安雾霾。
记者走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以这家三本院校为样本,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四天三夜的相处、两夜的共眠,记者与同学们零距离话就业、聊困惑,见证他们的就业故事。

【第四天】

“我也不想卖楼,但只能干这个”

早晨7点半,宋琳一如既往出发去兼职,今天又一个同专业的女生加入了她们兼职的大军。

9点多,徐青已经醒来,她倚在床上,我们小声聊了几句。

“好多同学找工作挺不着急的,你怎么想?”

“不着急的都是有后路的,家里有关系的,或者想着毕业前随便找找,反正就是找个活干嘛。”

“你已经找到工作了,你是不是比较积极的?”

“算是吧。你也知道我家是农村的,弟弟没读高中,在家做事,我得挣钱养家。”

正说着,徐青下床来,把她的简历递给我一份。满满两页,社团活动到学习情况,特长优势到个人评价……应有尽有,但实习经历的缺失始终是这份简历的遗憾和硬伤。

“怎么没有去实习呢?实习对找工作帮助不大吗?”

“帮助当然大,但找个好实习太难,能找到的很多都是家里安排的。”徐青有过的几次实习申请都以失败告终。

华清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学校统一安排实习或者有签约的实习基地,而徐青和同学们则没有这样的机会。

中午11点,我和徐青挥挥手,静静地道别,轻轻地走出321宿舍。

冬日的中午,在校园里转悠。走进招生就业处,玻璃橱窗里,2691这个数字,显示着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总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列在表格的最下端,125人的毕业生数,在全部24个专业中排名第八。

华清学院的校门外,一片老旧建筑正在拆除改造,一片新的楼盘正卖得火热。不由回想起了昨天吃饭时王雯的一句话“我也不想干楼盘销售,但最后发现不是你想不想干,而是你只能干这个。”

(文中所有采访对象均为化名,宿舍门牌号做了技术处理,本报记者姜峰参与采写,赵苏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