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与我国政治体制的形成(2)

“群众路线”与我国政治体制的形成(2)

核心提示:在我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来动员社会,因而,取得了不同的实践效果。研究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就应当客观分析党的“群众路线”所形成的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我国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群众路线”中的“民主”与“集权”趋向

1“群众路线”包涵着“党”与“群众”之间的基本关系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特点,使得人民群众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因而,在我国革命中,与形成统一体的中国共产党相比,人民群众就处于被动员和从属的地位, “党”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关系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出来。由于党所处的主导地位,因而群众路线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自身的自觉和党所处的外部环境。

2.党能否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是党能否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准

虽然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强调“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但“群众路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党把握着党群关系中的主动权。毛泽东于1942年11月21日和23日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的关于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报告中谈到,在对待群众工作上,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既要教育和指导群众,又要最大限度地和群众接触,并向群众学习:在处理统一战线关系上,既要以不可调和的革命性,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又要讲最大限度的机动性、妥协性,联合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因而,“群众路线”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更多取决于决策者个人的“群众观点”和领导能力以及工作作风。

“群众路线”成为思考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起点,我国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探索一种将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机结合的政治体制,而党的群众路线,无疑是这种体制的理论和实践的源头。研究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就应当客观分析党的“群众路线”所形成的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我国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