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模式是什么?我们中国的模式是既参与公司治理,又采用行政管理。公司治理包括股东会的角色要行使,我们还要指派董事、指派高管、指派监事、党委领导。我们政府管的比较多,另外还有行政管理,包括文件指导、窗口指导、事前事项审批、事后行政审计等等。相比之下,我们国家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的比较多。之所以政府管的比较多,只有客观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还处转型当中,企业自身机制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政府对国有资产比较负责任。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它必须要承担它应该承担的风险,只有冒风险才有机会。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一层一层的审批,那么大家把一些应该承担的风险都给排除掉了。我们的国有企业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国有企业它的活力就受到影响。所以国资管理部门为了改革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要转交行政事务,按照纯粹出资人履行职责。第二,要依法适度参与公司治理。所谓适度参与公司治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不符合《公司法》的干预要取消。第二,要适度行使股东权利,你可以行使权利,但是要跟你的能力相匹配。
有些权利虽然符合《公司法》,但是你没有这个能力,与其这样的话,你还不如把它交给董事会,你作为一个监管者、监督者,进行社会的监督来考核董事会,考核公司。当然从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马上就可以做的。因为这个转变它需要以完善公司治理做基础,而完善公司治理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稍后在公司治理会做一些介绍。
三、如何改善公司治理
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员工身份问题。我知道现在国有企业有六七种身份,不同的身份,代表不同的福利。第二类问题,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这个在不同地方程度不一样。比较严重的是在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类企业,特别是独立矿区,企业要负责一些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因为这些城市是先有企业后有城市的。第三类问题,存续资产的问题。在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一些国有企业将优质资产改制甚至上市,获得了快速发展。这次三中全会提到了“三个能”的问题: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这“三个能”可以说是衡量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混合所有制的效果,大家都是公认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融治,就是引入外部约束,改进公司治理。第二,融资。第三是融智。从现在的实践经验看,上市公司比较顺利,搞混合所有制因为治理比较规范,大家愿意投资,而且流动性强。如果不好的话,我用脚投票,可以走掉。非上市公司难度大,为什么难度大?因为传统管理体制对企业约束,而且资产流动性差。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那么国有企业让民间资本控股,难度更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