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市那些“钱”的事儿(2)

摘要:“红五月”褪色,连涨23个月后,百城住宅均价首下跌;银行信贷紧缩,“供需”两头都“喊渴”;一幅复杂的楼市图谱,新一轮的调整周期;市场需要怎样的环境?房企又该如何重新定位?

多元化融资缓解房企压力 风险亦需警惕

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一直是房地产行业的“软肋”。2013年,房地产直接、间接通过银行融资的比例甚至超出五成。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另辟蹊径、拓展融资渠道,股票市场、债券、信托、私募基金都成为房企借道“输血”,缓解资金链压力的角力场。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融资工具的增加,房企越来越偏好高杠杆模式,这都直接加大了融资规模。房企海外融资额高达244亿美元,信托金额也达到1200亿之巨。

3

根据《201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199家上市房企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利润率均值分别为11.09%和5.15%,仍处于自2009年以来的下行通道中,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房企的利润空间仍在收窄。

在黄瑜看来,信托的高回报基于房价上涨的预期,现在楼市下行风险大,房企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信托等高回报的潜在风险暴露。

透视房企拿地数据 彰显市场预判

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2691.7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3.1%。与此同时,商品房一季度销售面积为201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销售额13263亿元,同比下降5.2%。

然而一边是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双降、资金链紧张的传闻;另一边形成鲜明反差的,2014年前3个月,企业拿地支出持续增长,土地市场的持续亢奋。

4

但是,4月拿地热情开始下降,5月拿地数额进一步缩减为71.28亿元,销售20强的标杆房企中,只有万达、保利、金地、恒大、碧桂园小有动作,与去年5月455亿元的拿地额形成巨幅落差。曾经高频出现的“地王”字眼,在媒体报道中几近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