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
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中国的职业变迁,折射出怎样的社会轨迹呢?
一些曾经风光的职业不见了踪影,比如,粮油管理员、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蔬菜作价员……
(图片:浙江图书馆《家庭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展览展出改革开放初期保存至今的钱币、票证等实物。)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21世纪出现的新兴职业,比如,各类经纪人、劳动关系协调员、商务策划师、投资分析师等,带有明显的市场经济色彩。
上世纪后期,我国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宗旨“个人意志无条件服从组织需要”。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就业观念开始转变,在时代变革中不再安于现状。同时,市场竞争的氛围逐渐形成。由此,一批职业走向衰落,另一批职业萌生并走向兴盛。
陈宇指出,职业兴衰折射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轨迹。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很难获得职业的横向移动机遇,市场经济则赋予个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自由流动的权利,给职场注入活力。“职业兴衰,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经济体制的改变。”
(图片:河北深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订单式职业教育人才。)
陈宇强调,另一条轨迹是产业格局的调整。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提供实物产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趋势是“减员增效”,即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力减少,节余出来的劳动力大量进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关键词是“增员提质”。“从现代服务业中衍生和萌芽的大批新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化,大量的就业人群涌入其中,这就是对产业格局调整最典型的映射。”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同样在职业变迁中有迹可循。“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新的就业群体以及新的职业在这一背景下不断产生,这是城市化浪潮的体现。而从不少‘高精尖’工种的产生中,人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信息化作为第三次浪潮所带来的技术变革。”陈宇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