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确实是一个跟我们整体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化是一致的。”管清友不认同有关中国房地产的“崩盘”论断,“实际上我们看到,房地产产业的变化实际上代表了,或者部分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这种特点”。
从目前的产业调整情况来看,在市场这只手的调节下,钢铁、水泥、有色等许多跟投资相关的产业都出现了回落。曾经热火朝天、行情火爆的房地产领域,行业下滑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产业结构进一步做出有利的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产能过剩、财税减收、楼市变局等风险挑战,其实是经济结构性失衡所折射出的不同镜像:过度投资在实业领域表现为制造业产能过剩,在金融领域为影子银行繁荣,在投资行为中为楼市泡沫膨胀,最终在财务盈亏上演化为地方和企业负债的累积。
风险同样也是一种警醒,要更多发挥市场主体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速推进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实现化险为夷、危中寻机,为实现更好发展提供可能。
“我觉得中央国务院这一次有一点是可圈可点的就是,它实际上这次预期管理做的非常好,到现在市场上共识是微刺激确实在做,但主要是托,只托不举。我是把经济托住,给结构改革争取时间”。管清友用三个字来作为诠释,“一个是托底的‘托’;一个是‘拖’,这个拖主要是只时间换空间;还有一个是脱离的‘脱’,使政策制定不要脱离新常态的圈子”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