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13)

摘要: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来抓;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的名称已基本确定。本期节目,北京市环保局研究室宋强主任,围绕京津冀热门话题,就三地共同发展中环境层面的问题做了科学、严谨、全面、系统的回答。讲座既有实地勘察统计的经验分享,也有全面详实的数据支撑,更以权威专业的视角进行解读,可操性很强,为我们解决好三地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扎实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我们已经取得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面,应该说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京津翼整个整体区域来说的话,我们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口高度聚集这样的一些特点,对于自然环境的压力还在增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这个在我们三地来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于极限。应该说我们的三地面临着共同的环境问题,这也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因为我们都在发展,我们是都在由我们人们的这个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污染问题,这个是共性的,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来,也是我们各地自己的需要,并不是为了我们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地区。同时也要看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进入了攻坚阶段,特别体现在大气污染方面,复合型特征突出,京津翼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对京津翼区域而言的话还有一个短版,就是生态环境容量。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体现在水资源上面,应该说海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的这么一个大的流域,平均只有370亿立方米,还不到全国的1.3%。同时北京周边的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有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比北京还要严峻,而且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的话,有一些规划建设按照以前的发展计划来说,这已经规划了大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但是正好处在区域的生态廊道之上,可能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形成不利影响,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时经济社会京津翼的这个发展不均衡,加剧了协同难度。北京应该说已经进入了后工业这个时代,就是以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周边地区仍处在大力发展重工业,或者说叫做工业化加速发展这么一个期间。

因此来讲的话,各地的治理大气污染,目前侧重点可能还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因为结构和转变方式入手,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发展水平的差距,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措施取得实效。具体来看,举一个例子就是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存在差异,我们三地之间的一些监管标准还不太统一,包括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防治的一些标准宽严不一样,还有一些管辖权限,地区环境状况差异的情况我们在协调配合方面的时候,还有一些困难。比如说机动车排放,北京市从2012年就开始使用京V标准的燃油,2013年全面实施京V,就第五阶段的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已经和欧盟现阶段的排放标准基本一致。河北天津在2013年底的时候,仍然在执行国三和国四的标准,按照计划是到2015年才能执行国五的燃油标准,新车和燃油标准,这方面存在一个时间差。

在工业污染方面也是这样,北京市的地方电厂、锅炉排放标准,烟尘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制,分别是国家标准的,只有国家标准的几分之一,应该来说这个排放限值上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同时,对于京津翼这三地来说都存在着污染治理的社会基础、法律基础、体制基础、科学基础还有待加强的问题。比如说社会基础方面,公众的要求高,但参与度低,也有部分企业对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不理解甚至抵触,不愿意主动进行治理。法律层面,环保法律手段不足,还有一些这个重要的手段措施,就是缺乏实质性的这种细则来推进。在科技基础方面的话,污染底数不清,一些关键技术关键成果转化,技术示范量不足,有些高端技术装备依赖国外,这些情况也都存在。在体制基础上面体制这一方面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它的职能部门化以及碎片化的问题,就是说分散在多个部门,交叉重叠严重,协调难这样的问题,也制约着我们的工作成效。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