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治(2)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治(2)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其所涵盖或涉及的领域范围十分广泛。不过,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却在环境保护,这是由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所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则明确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价值取向上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物质基础上发展发达的生态经济,在必保底线上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其中,生态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前提。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战场在于环境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目的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环境现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当今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不仅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且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占GDP的3%,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环境污染损失已占到GDP的7%以上。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70%的企业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环境风险继续增加,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⑧

首先是水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⑨此外,全国七大水系中约26%是五类和劣五类水,9大湖泊中有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水。⑩全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地下水只有3%。(11)

其次是大气环境问题。2013年以来,受空气中PM2.5含量严重超标的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中度、重度、极重度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时间之长、面积之大、浓度之高(最高达1000mg)、受众人数之多(近6亿人口),堪称中国环境史上之最。

再次是土壤环境问题。2006年的有关监测和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1/10以上。(12)

还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以垃圾污染现状为例,目前,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13)年产出1.5亿吨的城市垃圾,垃圾增长率达10%以上。(14)

除环境污染以外,自然资源问题亦不乐观。

我国自然资源的禀赋较差。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域结构不匹配,部分地区自然资源的缺口日趋增大。

一方面是资源匮乏,而另一方面,长期沿用的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使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雪上加霜。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煤,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2012年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美国的2.2倍,欧盟的3.1倍,日本的3.8倍。(15)我国118个资源型城市中,已有69个被划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16),它们的未来发展堪忧。

总体来看,当前的环境问题表现出以下特征:

1.环境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高,对公众的健康甚至基本生存条件构成威胁。从地域上看,环境污染迅速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蔓延;从要素上看,从天空到海洋,从地表到地下,环境污染无孔不入。

2.生态功能持续退化,自然资源状况形势严峻。表现为资源枯竭、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高发等等。

3.突发性、大规模环境事件和环境群体事件频发。自2008年以来,媒体关于重金属污染的报道大幅上升,仅2009年8、9两个月,就连续曝光了山西凤翔、湖南武冈、内蒙古赤峰、福建上杭等五起重金属污染事件。2013年1月,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波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引发公众强烈质疑。近年来频发的环境公共事件,如江苏启东事件、四川什邡事件、多地PX事件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高,也显示出环境问题潜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凸显的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背道而驰,形成令人震惊的反差。如何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回应公众对良好环境的强烈要求,成为当前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