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2)

摘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梦所确立的两个百年目标的一个奋斗目标。而“和谐”这个词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频率非常高。为什么党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来理解“和谐”一词呢?普通公民和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育和践行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家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秦宣教授,从以下三方面为广大网友深入解读“和谐”的内涵。

第一,和谐反映的是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这样一个范畴。他可以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的是事物的发展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说他描述的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美好的状态,这个是指和谐的内涵。

第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和也不是绝对的统一,而是和而不同,那么和的本质、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不同,使不同的事物通过对立和斗争达到和谐和统一,这是指和谐本质的特征。

第三,我们还必须强调,在了解和谐科学内涵的时候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和谐不是没有差别,和谐也不是没有矛盾、也不是没有冲突。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以他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这样一种前提,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既统一又对立,然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向前运动,从而达到一种运动的和谐。所以既对立又得统一,这是实现和谐的一种根本的途径。

第四,和谐是人生的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人类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目标。追求和谐,实现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和谐世界,可以说是包括我们13亿多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这里强调的是和谐的价值,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和谐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在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的时候,我们必须熟悉中外历史上关于和谐不同的表述,我们必须了解和谐它的本意、它的特征、它的实现途径,以及它的价值之所在。

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下面我们讲本次内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呢?为什么我们把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呢?我们分析,我们党之所以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和谐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什么说和谐是我们全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呢?我们刚才从中外历史上已经谈到了这一点,其实在古往今来,世界各国都在追求实现社会的和谐。我们仍然回到古希腊,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伯拉图曾经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公正即和谐”,所以他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理想国。在近代,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也有不少学者一直在加强对实现社会和谐方面的探索,他们也先后曾经提出过,一系列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也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谈得到关于社会和谐的一些思想。

西方的有一些学者甚至于还提出了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以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些具体的政策,只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之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由于还存在着严峻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所以这种寻求社会和谐的理想还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但是他已经说明追求和谐不仅仅只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追求,而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所以他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说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呢?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和对和谐社会理想的这样一些憧憬。从古代的诸子百家,到我们近代的仁人志士,虽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历史问题,探讨过不同的社会领域,但是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主题,这就是崇尚和谐的这一种价值取向。比如说孔子提出过“和为贵”,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他认为“和”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东西、是最高贵的一种价值,就谈到“和为贵”。孟子曾经提出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样一种理想社会,他希望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再看道家,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他们想让人们追求的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追求这样一种和谐社会,就是“甘其食”,就是你特别喜欢你的饮食,就像我们今天所谈到的“舌尖上的中国”。要“美其服”,漂亮的服装。“安其居”,就是保证我们住宅的美好。“乐其俗”,是对于我们的文化风俗习惯感到愉悦。所以他们提出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样一种和谐社会的理想,这是道家。

墨子呢,也曾经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这样一种理想方案,追求的也是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这样一种理想社会。

到了近代,我们比较熟悉的近代,我们看到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新民学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天下为公”,这一切理想可以说都集中的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和谐的这样一个思想。

可以说2千多年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过小康,描述过大同的社会,反映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社会和谐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和谐”是中华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他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所以他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精髓,因此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仁人志士对于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之中。这是我们要把和谐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头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属性。为什么说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呢?为什么说社会和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的思想史,再过2年,也就是2016年,是空想社会主义鼻祖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500周年,也就是说从500年以前,最高的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我们就已经有了关于社会和谐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这样一种价值追求、这样一种理想目标,或者说有这样一种伟大的构想。

我们先看一看托马斯·莫尔,刚才我们讲到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就是托马斯·莫尔这一个人,他在16世纪初期出版了《乌托邦》这本书,在这本书里边他第一次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这样一种美好的社会。从托马斯·莫尔开始,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一直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的追求。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