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建国”们的日常生活 (2)

“国庆”“建国”们的日常生活 (2)

摘要:每一个“建国”或“国庆”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尽管成长经历不同,性格职业各异,但相同的是,所有的境遇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烙印,每一个故事就像一面小镜子,映射出变革的轨迹。

“她当时是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不久,她是真心实意地觉得幸福,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有建树的人,好好建设新中国。”曹建国回忆。

三胞胎是邻里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来了,新中国!”大家笑着说。其实“新中国”在一起并不容易。因为孩子多,家里经济状况不佳,备感吃力的曹妈妈一度将建国送给亲戚。但送走后看着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新中”们,曹妈妈越想越舍不得,忍了两天又跑去抱回来,看着“新中国”在一起哭啊闹啊,这才安心。

曹建国的“建国”理想是当个人民警察,保家卫国。这个当时年轻人最普遍的心愿,却成了曹建国一生的遗憾。在水产局工作的他,一度找到机会考进公安系统,然而刚去上班,就因为出身问题又被重新打发回水产局。

遗憾,但也必须接受。而且曹建国很快意识到比起“建国”理想,更现实的问题是“建家”。解决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的吃饭问题,是每天最重大的任务。曹建国每天一早去码头等渔船卸货,船还没完全靠岸,他就抢着跳上去了。因为第一个才能抢到好货,完成任务了才能顺带着拿回些小鱼小虾之类的“边角料”为大家庭“补给”。

当然,现在的曹建国早已圆满完成“建家”任务,进入含饴弄孙、乐享天伦的人生阶段。前两天女儿邀同事们来家里吃饭,一个80后的小伙子也叫“建国”。大家说“建国跟建国喝一个!80后叫建国的可不多呢。”

曹家三兄弟(照片由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