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民主是世界政治冲突最重要的一个原因(7)

杨光斌:民主是世界政治冲突最重要的一个原因(7)

三、民族主义民主与世界秩序的重构

自由主义民主不仅催生了社会主义民主,也直接是民族主义民主的助产士。但是,民族主义民主有两个有趣的故事:一是与社会主义民主相呼应,肢解了洛克式自由主义民主一统天下的西方殖民体系;二是借助于自由主义民主并与之结合,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因此,民族主义民主是自由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斗争的延续,并进而成为一种重构世界秩序的民主形式。

民族解放运动源远流长,从德国、意大利到美国独立和南美解放运动,都可以算得上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建国运动,而且并不是以民主为建国目标。所以,本文所说的民族主义民主,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今天的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民主运动,因为无论是二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还是冷战以后的民族主义运动,都与民主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往往以民主共和作为建国目标。这是世界民主政治的转折点,因为过去民主只是一种国内政治概念,而且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理论,现在民主一跃而成为主流思想,转而成为世界上新兴国家都要建立的政治制度。

二战后冷战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在理论上应该归功于前述的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和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在19 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把世界十亿以上人口的大部分地区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这个背景下,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列宁把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主张民族自决权,在政治上给殖民地民族分离自由,给建立分立国家的自由,并把民族自决权提高为“社会主义原则”。主张民族自决权的新生苏维埃政权,不仅主动放弃沙俄的殖民地,还在1919 年“巴黎和会”上力挺中国,反对将战胜国中国的胶东半岛由德国分割给日本。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由过去的亲美开始亲俄,知识界的左翼思潮开始兴起。著名的“威尔逊十四条”也同样主张民族自决权。1918 年1 月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的纲领性文件即《十四点计划》中,承认了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的各民族有自决权,宣布“我提出的所有方案贯穿着一条明确的原则,它是对所有人民和民族的公正原则,每个民族无论强弱,都享有自由和安全的平等生活权利”。比较而言,同样主张国家关系平等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美国,在实际行动上并不如苏俄那么彻底,在一战后依然和西方列强一道重新安排世界。

苏美的主张相同,但行动上大相径庭,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由于苏联的言行一致,冷战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往往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结果,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部分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称为“民族民主运动”或“民族民主革命”,这一民主性质被写进新兴民族国家的绝大多数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党的纲领性文件中。例如,1978 年热带和南非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其《争取热带和南非国家的自由、独立、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总结文件中曾指出,“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所实施的措施不仅具有反帝的性质,而且具有反资和前社会主义的性质……今天提到非洲大多数国家日程上的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民族民主革命。”〔8〕

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与社会主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苏联和中国当时如何分裂,事实上它们都在各自致力于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最终,新兴民族国家在亚非拉的批量出现,使得殖民主义体系得以彻底解体,根本性地动摇或改变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历史格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