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办的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办好中国特色教育体系,既要面向国家,也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现代化。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战略思想,有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价值追求,具体体现为明确的国家意识、浓郁的民族情结、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宏阔的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着力培养有着高度国家认同的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明确自身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把自身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当中,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由此明确自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担当,明确自身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坐标路径。
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体现为大力弘扬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要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覆盖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学科,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深厚沃土,成为一代又一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
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体现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人民的权利,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凡是人民有需求的地方,就是要重点加强的地方;凡是人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要下决心改革的地方。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和推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
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体现为推动本土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们既要通过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并结合国情加以本土化改造,聚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用国际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也要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分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新成果与新经验,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教育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