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才: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思想有不同的诠释,而且有些研究缺乏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思想的热情和迷恋,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出版工作的投入和专注,值得我们钦佩和尊敬;他们强烈的现实关怀、深刻的理论探索、广阔的国际视野,对于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我们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化、虚无主义化、实用主义化,要完整地、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纯粹的“书斋中的学问”。
张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它深入探讨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破除了经济决定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并使历史唯物主义获得了一种具有英国本土特色的重构形态,有力地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第二,在社会形态理论、阶级理论、国家理论、文化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等方面,英国马克思主义也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与发展。
我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在于突破了对文化的狭隘理解,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大众文化理论,从而发展和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理论。首先,以“实践”这一概念为基础和依据,英国马克思主义重新定义了文化,将其理解为基于不同生产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斗争及其结果。其次,破除精英文化的神话,证明工人阶级不仅拥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在文化创造、发展过程中实现了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意识的成熟。再次,对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传播过程进行祛魅,揭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霸权在大众文化领域中的建构过程和作用机制。最后,发现了青年、性别、种族等亚文化领域的政治抵抗功能,从而寻找到了一条打破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路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