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割裂仍存在亟待破题
不过,尽管对三地民航领域的协同发展,社会各界呼声强烈,但现实中推进仍面临不少难题。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说,在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发展中,天津有很多方面走在前面,但民航发展与之却形成了巨大反差。“首都机场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机场,但天津机场只是刚刚进入年客流量千万级24个机场中的最后一位。”
周来振、王长益及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三地机场真正融合还需跨越三道坎:
一是不同区域航空业务繁忙程度厚薄不均,航空运输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目前京津冀地区有8个民用机场,2013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是1.04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首都机场每周有2000多个新增航班申请不能得到满足,而天津市和河北省机场由于本地航线网络航班频次不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有不少旅客还需要选择到首都机场乘坐飞机。
二是天津、河北航空运输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占区域总量的80%,是天津机场的8倍,石家庄机场16倍。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公众的出行意愿也非常强,但是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仅在全国排在第24位,石家庄机场业务量也在省会机场里排名靠后,落后于许多中西部省会机场。
三是北京现有首都机场趋紧饱和,业务外迁不易“割肉”难舍。三地民航协同发展既是市场内在的需求,又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首都机场业务量已经饱和,在北京新机场建成前要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满足航空客货运增长需强,也要满足天津、河北增长需求,就要充分利用好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北京市疏解非核心功能也都需要航空运输服务作为支撑,交通领域率先突破中做到民航先行是非常必要的,“割肉”在所难免。
更具民航局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定位明确、协同运营、互利共盈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民航发展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