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莱芜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摘要:莱芜嬴牟大地位于齐鲁两国交界处,兼容了齐文化的开放务实、重工厚商和鲁文化的诚实守信、重德厚礼,形成了莱芜独特地域文化,成为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嬴牟大地位于齐鲁两国交界处,兼容了齐文化的开放务实、重工厚商和鲁文化的诚实守信、重德厚礼,形成了莱芜独特地域文化,成为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大爱”则是这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高度契合,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我市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传承和发扬“大爱莱芜”精神,深入挖掘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

  大爱的传承

  生生不息爱心有根

嬴牟大地自古就有爱的传承。2500多年前,孟姜女寻夫路上,哭倒齐长城,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2008年,莱芜市文物普查队在莱城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发现“孟姜女纪铭”,2014年,“孟姜女传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正式回到“娘家”莱芜。

千百年来,嬴牟大地上,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大爱”故事。东汉时期,韩韶为官公正廉明,不畏强权,尽心民事,离任时连自己的马生下的小马驹也要留在莱芜。这是为政者的大爱;明宏志年间,寨里的苏信、港里的刘五,为富行仁,经常登楼眺望,谁家没有升起炊烟,便知无米可炊,就立即送去粮食,这是济弱扶困的大爱。清康熙年间,马约为了母亲康复,割股孝亲,彰显的是孝敬老人的大爱。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汪洋台上洒下了263名抗日先烈的热血,莱芜战役扭转山东战局,莱芜人民用“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行动,书写了爱国的大爱。

2006年,爱心车队轮流免费接送身患尿毒症的农妇田金荣往返医院,而且积极参与社会上其他公益活动的事迹感染全市,谱写了百姓之间与人为善的大爱。

在厚重的“大爱”文化积淀基础上,2008年,我市结合莱芜实际,正式提出打造大爱莱芜城市品牌,大爱莱芜由此成为我市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大爱的实践

  从四德榜到各类爱心组织

“大爱莱芜”建设以来,莱芜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大爱至孝、大爱至善、大爱至诚、大爱有形等理念,让大爱莱芜品牌根深叶茂。

2013年起,莱芜市组织开展以“定养老事、签养老状、交养老钱、张养老榜、立养老规”为主要内容的“大爱莱芜”孝德工程,引导全市98.3%的村(居)张起了养老榜,让孝顺之人脸上有光,不孝之人抬不起头, 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大爱至孝成为全市人民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2014年底,我市被授予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称号,在此之前,我市两个区均被评为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区,并涌现出来30多个市级示范点,9个示范镇街,300多个区级示范点,大爱至孝、孝敬老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善”是大爱莱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通过“爱心传递”行动,“敬英雄、献爱心”活动、“学习雷锋、日行一善”活动、“绵力行动”等活动,营造出了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真心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引领下,全社会围绕“大爱”主题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大爱莱芜”道德建设品牌。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系统开展向“爱心车队”学习活动,莱芜供电公司实施“爱心彩虹”工程,市住建委在公交行业中开展“爱心公交”活动,市医药公司开展“爱心传递 关爱健康”活动,市人社局面向农民开展以“进城求职,帮您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市联通公司开展“爱心短信传递”活动,团市委在广大青年中开展“重走英雄路”活动,市红十字会开展以“关爱农民、共建和谐——— 红十字援助进农家”为主题的下乡义诊捐赠活动等,“大爱”传递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