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大事记

2014年教育大事记

1月8日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启动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明确了今后三年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要求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经费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1月27日,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办好特殊教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加残疾人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带着深厚的感情,履职尽责,特教特办,认真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以改革创新推动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王勇主持会议。

3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编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特殊教育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4月17日,教育部和中国残联在石家庄联合召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省级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推进会,就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批准有关高校设置面向视障人员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4年,提升计划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快落实,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以上;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2.1亿元,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推进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截至12月30日,上海、黑龙江、福建等27个省份先后出台了提升计划省级实施方案。广东省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山西省将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到基本工资的50%,陕西省建立200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积极探索学前特殊教育模式。

1月14日 集中综合治理大城市义务教育“择校热”。

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明确实施小升初就近入学的方法和流程,从十个重点方面做出部署。要求各地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做好随迁子女就学,试行学区化办学,在加快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1月28日,为加强对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明确要求一市一案,3月底以前制订具体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2014年,全国19个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4.5%,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得到遏制。

1月29日 构建管办评分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推动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

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制度,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支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强化办学特色。随后印发《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上海、江苏、安徽、广东等四省市按照上述原则和动态调整试行办法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试点工作。6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启动新一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1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

11月5—6日,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召开。这是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第一次以质量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刘延东在会上讲话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牢牢扭住质量核心不动摇,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