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大事记(2)

2014年教育大事记(2)

2月7日 教育督导新体制框架基本确立。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明确了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对全面加强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同日,印发《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建立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制度,建立督导问责机制。依据《办法》,先后开展30余次专项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各校切实履职、妥善处理。针对春季开学情况、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工作、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教育财政投入使用管理情况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导检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3月22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进会在上海召开。会后印发《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稳步推进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经有27个省的730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认定标准,其中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所辖区县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目标。

11月27—28日,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现场会在深圳市南山区召开。全国所有县(市、区)和中小学校基本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为学校督导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打下坚实基础。

12月1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履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责,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月10日 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为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计划》提出,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聚焦国家急需,明确建设目标,立足高校特点,以学者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力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外交与国际问题、“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教育部将实施高端智库人才计划,遴选200多名高校专家,建立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引导和支持专家围绕全局、战略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提出政策建议,适时向公众发布研究观点。

3月14日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启动。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全面改薄”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面改薄工作。刘延东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4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地按照通知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基本明确了地方政府全面改薄的目标任务和财政投入责任,初步形成了2014—2018年全面改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6月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召开“全面改薄”推进工作视频会,推进实施工作。7月18日,三部委办公厅印发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共计20项,要求将其作为优先保障的项目、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予以优先落实。11月1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通知,将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至4元。

2014年,中央共投入“全面改薄”资金492.4亿元。其中,薄改计划310亿元,初中工程50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经费132.4亿元。

3月17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3月17日,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调整充实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的通知》,坚持一手抓深化整改落实,一手抓教育系统第二批活动指导工作。11月18日,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施意见》。12月31日,《教育部党组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经中央第25督导组审核通过后上报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截至12月底,教育部“两方案一计划”提出的127项整改任务,除12项长期任务和2项待中央出台有关文件的任务外,需要2014年底完成的113项任务,已完成109项,4项基本完成。部机关整改落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部党组坚持上下联动,成立了3个行业指导组,深入基层联系点,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等教育学校的业务指导,推动教育系统第二批活动深入顺利开展。

3月26日 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要求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了“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重大公益性项目。12月17日,“中华经典资源库”一期项目成果发布。

为准确表达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核心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2014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12月24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81条术语发布。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