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立群:如何对待换挡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2)

(二)大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制约国内经济发展

另外,从国内来看,我们国内的发展条件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就是城镇化开始遇到一定的瓶颈。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镇化都是以大城市为主导,当然这个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大城市政府财力相对比较雄厚,基本公共服务做得比中小城市要好。北京的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都比河北的城市要高。另外,北京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相对河北的城市也是高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条件,企业肯定先到北京来,而不是首选河北的城市。因为在北京市,企业的发展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发成本、包括各类人才的吸收成本相对都比较低。因此,人口就必然向大城市集中。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发现,中国现在城镇人口是7.4亿多人,主要集中在几十个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叫超大城市,还有一些特大城市。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就是大城市装不下,承载不动了。

1.对汽车市场的发展制约

具体的表现像北京的堵车,这个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堵车就表明了,2千多万人口都集中在有限的城区,大家都要开车,都要买车,肯定会导致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出现严重的不足。这个不足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靠修路肯定解决不了,在有限的区域内,城市对汽车的承载量,是有一个饱和点的。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政府只好限制购买、限制使用,也就是我们讲的摇号和限号。这种情况在大城市越来越多,包括像天津,上海、重庆等都在做。结果就是汽车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就是说,继续沿着大城市主导的模式走下去,现在中国汽车进入家庭之路已经走不动了。因为人都集中到大城市,都要到大城市开车,大城市没有办法来支持你用车的时候,只能限制你用车,限制你买车。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汽车市场的增长明显减慢。从2002年到2010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但最近几年增幅下降。比如,2012年比上一年增长只有4.1%,2013年比上年有一个恢复性的增长,也只有13.9%,2014年又下跌到8%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大城市市场发展不了。虽然在2013年,汽车企业曾经一度去开拓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市场,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很快发现,这些地方人气不足,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也不足。在一个县城,大家不买车便罢,如果买车的话,很快就拥堵起来,它支持汽车使用的基础设施就表现出不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市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出的瓶颈制约之一,就是汽车市场的发展,现在开始减慢了。

2.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另外就是房地产,北京市房地产发展的人气足够旺,要不限购的话,北京的房价很难稳住。即便限购,北京市刚性的买房需求和改善性的买房需求(买第二套房子)也还是在增长。据统计,北京市2014年的人口是2146万,还有800万人左右没有申请暂住证,估起来北京总人口接近3千万。在这个背景下,北京的居住压力是非常大的。我看有关报道说,北京市现在有100多万人住在地下、半地下。北京有一个“蚁族”聚居地——北四村,村民6千多人,在那租房的年轻人有9万多人。就算北四村拆了之后,人口还是减不下去,为什么?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不愿意回去,他们能够在北京找到机会还是希望在北京发展。因为在中小城市,如果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在北京,市场公平度比较高,靠能力不靠关系。所以,北京人口增长的刚性还是很大的,而且这种需求是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像克强总理讲的,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刚性的住房需求肯定会增长,这个增长主要就在大城市集中。

但是,北京市的建房土地却是越来越不足的。如果现在北京的规划没有大的调整,还是像五环以内“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房子盖到哪,路修到哪,这个发展方式不好。不好的原因就是,如果你住在六环附近,你在市内上班,路程你能接受吗?路上的时间消耗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有一些独立的区域,把工作、上学、医疗、居住统一起来,就是我们讲的卫星城。规划要考虑的长远,比如100年后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在这些问题没解决之前,北京的供地紧张,我觉得是一个趋势性的问题。人口在增加,但可建房的土地越来越少,好的地块越来越少。在这个时候,开发商是跟着人气走的,人在哪房子盖到哪,不然的话房子就没人买。过去几年在三四线城市的造城运动,现在房子都在那积压着,开发商也很明白,所以2013年重返大城市。但是在大城市,并不是哪个开发商都能拿到地,因此房地产市场就开始出现调整,一些拿不到地的开发商慢慢就要撤出去。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个调整,实际上就是房地产发展的速度在减慢。

3.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大城市的瓶颈制约,首先对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直接的影响。比如,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都开始减速。减速之后,就必然会传导,特别是像房地产、重化工业、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各种石化原材料、工程机械,包括各种房屋装修材料,都会随着房地产发展速度的下降而减速。一个汽车上万个零部件,它的影响面也很宽,所有这些国内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带来的),如果大城市的平台不能够支持市场的扩大以及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整个发展的条件也是在时刻变化的。这也会在需求方面表现出来,外需的水平降下来了,内需的水平最近几年也在下降。内需最重要的一个拉动因素,就是房地产和汽车这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发展最近几年在明显减速,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从2002年到2009年,年均增长19.8%,但是在2010年以后,大概年均增长只有5.1%,速度明显降下来了。现在从北京来看,尽管我们在努力地发展城市建设,增加供地,但是从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长来看,最近几年增长速度下降是很快的,没那么多的房子卖出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增速换挡是有客观必然性的。

我们现在解决城镇化的问题,要走信息城镇化道路,就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来取代大城市主导,它的承载能力会大幅度提高。但是城市群的功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要让大城市、中小城市形成一个系统,首先基础设施要互联互通,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不仅地面以上,还要包括地面以下。地面以下的发展欠量都很多,包括北京,过去我们的发展重地上、轻地下,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地面以下的建设,像法国巴黎,300多年前建的下水道,现在还在用,还有余量。我们现在北京的发展,如果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享受到我们现在地下建设的多少福利?这个补课的任务是非常大的。

另外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北京相联系的河北的城市,它的教育、医疗水平和北京要能够均衡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都需要很多机制性的调整,谁拿钱?怎么做?怎么样能够让水平提高?这里有很多问题要探索的,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在改革中逐步上移,由中央财政来承担更多的责任,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增速换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