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立群:如何对待换挡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5)

(二)新引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引擎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来自市场的引擎,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一直在培育、发展这个新引擎,但是目前这个方面的潜力仍然非常大。正如克强总理讲的,中国13.6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蕴藏在民间的创业创新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搭好台,放开束缚,这个能量释放出来,那潜力会更大。所以,今年在这方面做了更多的安排和部署。比如说,在税收方面,减税清费,就是结构性减税、普遍性清费,今年要进一步做好工作;营改增的改革,今年在建筑业、金融、服务业的营改增都要开始推进。努力通过这些方式,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对中小企业清费,包括进一步减税,今年会进一步做好工作。

另外,要在市场准入限制上,进一步地放宽准入限制。当然了,也要把事中事后的监管和法治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做到位。就是企业创新要有一种公平的、有秩序的环境。好像足球比赛,如果足球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那这个比赛是混战,不会把好的球队选择出来。同样的道理,我们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混战,不是说大家自己在那乱干就可以了,这也要有一个公平的、有秩序的环境,才能够把效果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个环境就是有效的监管,就是市场法治规则的建设,就是制度的完善,要全面地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让每一个企业各种经济活动透明度不断提高,可追查的程度不断提高。要把大家在经济活动当中的责任通过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明确出来。另外,要把问责的制度要完善起来,谁违约、谁不遵守合同、谁搞假冒伪劣赚黑心钱就要受到制裁,这和我们市场监管的水平提高是分不开的,和我们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是分不开的。所以今年在这些方面,通过改革要把这样一个新引擎打造好,实际上工作更繁重。但是,这个新引擎就会对我们现在以素质为主导的增长提供一个可持续的保障。从制度上能够约束每一个企业更认真、更负责任地做事情的时候,大家都在讲诚信,都在比谁做得好,展开一个公平、有序的竞赛、竞争,这个时候我们整个产业的素质、产品的性价比才能够不断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才能够不断提高。如果制度完善,一个人的工作水平和生活水平必然会完全统一起来,人具有两重性,他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作为消费者的人都希望自己享受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服务,但是他必须要有第一流的工作来保障,如果你只是要求第一流的消费、生活和服务,你自己没有第一流的工作,那从全国来看是平衡不下来的,最后大家都是在抱怨。所以制度如果完善,它首先会让你这个人把工作做到第一流,那这个时候第一流的消费和第一流的生活也就必然会有保障了。所以我们说,这个新引擎的打造,是从根本上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动力源泉。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双引擎的支持

从这些方面来看,财政政策实际上不仅是关注支出,关注从需求角度直接用好传统引擎,而且关注了减税和降负来支持新引擎的打造。

另外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今年面对的环境是相当复杂的,我们现在价格的涨幅很低,价格涨幅很低的背后就表明了企业或者是地方政府发展投资的意愿都是不旺盛的,所以各种购买活动不活跃。像我们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9个月绝对的下降,而且降幅在加深。这里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大家开拓投资的愿望是不活跃的。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数量可以增加,但是大家对贷款的使用并不是很积极。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商业银行所期望的无风险利率(就是按这个利率挣钱,银行的本金是没有风险的,是水平比较高的)一般期望值在6%左右。为什么呢?因为融资成本现在摆在这,像理财产品现在一般的利率是在5%,或者还要高一点。那如果无风险利率低于6%的话,银行自己的利率就很少了。我们再看企业,到去年12月底,我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率只有百分之三点几。所以从银行来看,它是期望贷款利率要高一点,有一个好的回报,但是从生产企业来看是承受不了的。所以生产企业没能力承受这种水平的贷款。

另外,从地方政府来看也有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的财力现在出现了很多困难,但如果让地方政府借利率很高的债,实际上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问题的。包括房地产企业现在资金链也很紧张,效益也是比过去下降很多,承受高利率贷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当中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现在不是很顺畅,这边把货币供给量增加上来了(降息),但是需求方面不足,会导致投放出的货币量会沉淀。我们讲的凯恩斯陷阱就是这样,货币政策当局要扩大货币量,推动需求,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货币量在扩大,需求没有有效地增加,那货币的效率是下降的,周转速度是减慢的,有些货币就沉淀下去了。所以这是货币政策现在面对的困难之一。

第二,像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了,量化宽松结束了,开始从宽松向中性在调整,美元现在开始向外流出了。美元流出之后,对于我们国家来看,就是人民币在市场上供给量会减少。因为美元流出,是要用人民币把美元买出来,人民币购买美元的时候,人民币就流到央行去了,在中央银行的人民币是沉淀下来的,是不流通的。只有当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放到商业银行之后,人民币才能变成市场上有效的货币供给。我们说外汇资金的流出,实际上是市场上人民币供给量的一个收缩。针对这个情况,人民银行怎么样能够合理地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稳定货币供给量、消除由于外汇流出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的波动,这些方面也面临着问题。

第三,关于金融风险。我们要守住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不爆发的底线,从货币政策来看也面对着复杂性。现在股市很活跃,但是股市的融资最后很多并不是到实体经济去了,有很多的部分可能是到了一些高风险的领域,包括原来那些影子银行、一些券商等都通过股市在融资,恰恰这些券商可能原来有很多的资金,比如说和困难很大的企业相关,和原来的钢铁、商贸、物流、地产、房产有关。那现在呢,这种融资实际上包含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从生产企业来看,不敢用利率太高的资金,但是这些“僵尸企业”、困难项目、券商可能是需要高利贷,这样的话,如果货币政策把握不当,一些高风险的资金链条可能会延长。就是货币供给量增加,就会助长金融风险扩大。所以今年货币政策面对的形势确实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强调要松紧适度。所谓松紧适度就是,一方面不能紧,对于整个稳增长,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不能紧;另一方面,也不能松,这个松就是对控制金融风险是不能松的,这一松的话是很麻烦的。

所以,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表现得更重要。像1万亿地方债置换,就是一个配合,这种置换就是由国家信用担保,使得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贷关系由短期转向长期,由国家信用、国家财政来兜底。这种转换一个方面避免银行出现大量坏账(因为很多地方政府今年按照的银行利率还款还不了,还不了的话可能就是坏账);另外,又保证地方政府的项目资金。如果把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从短期转成中长期,利率也降下来了,地方政府当年的资金能力提高了,项目建设就可以继续下去,这些项目未来就可能见到收益,最后就能平衡。实际上地方建设的普遍问题就是短借长用,三年期的贷款,要十年这个项目才能见到回报,那肯定平衡不下来。所以这个置换就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就缓解了金融风险的发展。

除掉1万亿地方债置换,我们在其他方面也要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比如说财政贴息、担保,这对支持银行资金的方向,我觉得也还是要关注。中小企业,包括新的增长点,如果有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就容易使货币资金的定向发力发挥作用。所以就是,今年稳增长应该说面对的形势还是相当复杂的。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做了明确地安排,那就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传统引擎,加快打造新引擎,支持稳增长的目标。而且把稳增长和立长远更多地结合起来,比如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着眼点是在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的创新上,所谓创新就是水平更高,发展更好。同时就会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但是这个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含金量,对于未来的支持作用是明显改善的。

另外,供给创新也表现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上,包括打造新的引擎,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上,真正让企业转型升级,在稳增长的政策当中得到更多支持。那这个时候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活力动力,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所以今年我们从稳增长来看,这个政策安排的思路,是考虑了当前和长远的结合,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结合,中高速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结合,它是考虑多个方面的。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