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包括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公平是指对待人或事要同一尺度,做到一视同仁。而公正则指人之间分配关系上的合理状态,侧重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及正当性。所以如果没有公正的价值取向,就不会有正向的公平,“公平”就会成为游戏规则,给社会带来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
法治,是一种依法治国的理念。即崇尚以法的思维和方式治理国家、指导行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教化人性、发展文明……法治的精髓是限制权力、保护每个人权利,故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法治不彰和谐难显。只有让公民处处体验到权在法下,才能体现法治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
爱国,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爱疆土,因为它是立足之地、主权之威;要爱人民,要维护民族团结、爱护人民生命与生存;要爱文化,保护和发展它的传统价值和国际影响……要对祖国讲真话动真情,有时忧国就是爱国;要努力尽一点社会责任,因为爱国是种使命和感恩。
敬业,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包含爱岗尽责、务实勤奋的职业态度,敢于担当、坚守正道的职业情操,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职业勇气,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人人忙碌,关键看工作和学习的出发点,不是看一事一时一面,而看诸事长久多面…敬业是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必然途径。
诚信,文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根基。诚,心正意真、诚实自觉。信,信用准则、行为验证。虽然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但“诚”是“信”之根。即有真诚之心、才有坦诚之言;有正义之理,才值得去信守……诚信是通过内心正确信仰与外在信义行为的统一来达到内外合一、表里如一。
友善。友即友好,行为要求。善即善良,内心态度。善,不是软弱胆怯,也不是小善私善,而是不忘初心不失本性,能够随时充实自我、反省内心、明察秋毫。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善”如同常青树的根基让真正的友好枝盛叶茂,善中友外方为友善。
“三个价值层次”之间是内在融贯的统一体,哪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都不可缺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人民的幸福所在。有了国家的强盛,才有百姓的幸福生活;有了高度民主政治,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有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才可实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复兴,从而使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尊严……同时,一个现代富强民主的中国,必然是一个有公正秩序与法治的中国,而要实现文明和谐与法治秩序,也离不开个体道德的支撑,所以一个富强的中国也应该是一个复兴道德文明的伟大国家。
那么,如何在青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二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即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与青年共学共行,共勉共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