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文稿 | 杨书兵:抓住“三双一平衡” 确保我国经济稳中有进(3)

独家文稿 | 杨书兵:抓住“三双一平衡” 确保我国经济稳中有进(3)

核心提示:中国这个经济体犹如疯长时期的青春少年,其经济增长高度远远没有触顶,仍处在长身体的大发育时期。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盯“双中高”,打造好“双引擎”,努力推动“双创新”,将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将供给潜力变为供给能力。让中国经济在中高速增长中迈向中高端水平,最终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完美结合。

三、双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

这谈的是手段问题。体制创新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技术创新就是实施创新驱动。中国经济能否达成双目标,能否打造出双引擎,关键看能否能实现双创新。如同“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就靠两杆子”一样,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体制和技术的“两创新”。

1、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这里仅从转变需求模式的角度谈一些看法。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在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资源环境条件下,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现在,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出口拉动大为减弱,投资拉动也过了黄金时期,尤其是以政府性投资为主的做法越来越受到诟病。而要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为主拉动的增长模式——大国经济必须如此,虽然方法不一而足,但最基本的是提高居民收入。而要在不大幅减少国家或企业收入,进而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条件下增加居民收入,前提是必须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让劳动者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从过去的10元,增加到20元、30元,甚至更多。而要实现这一点,最根本的依靠就是技术创新。实际上,一些国家之所以没能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大多也是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可以说,如果迈不过技术创新这道坎儿,中国经济发展同样无望。这也正是《报告》中强调“万众创新”的意义所在。美国经济之所以仍被看好,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其仍有举世瞩目的创新活力。

推动技术创新,基础性项目和大的攻关活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要形成“万众创新”局面,则必须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让公平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去催生无数的创新主体。

2、必须依靠体制创新。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许许多多的弊端仍然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比如,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的国家不仅贫穷落后而且战乱频仍,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人文研究领域,仍出了不少大师级人物。今天的环境与那时相比,简直有霄壤之别,可谓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却深深陷入“钱学森之问”的困惑之中。何以解忧?惟有改革!再如,现在我国总体上资金充裕,外汇内资都不缺。然而,“贷款难、贷款贵”却一直严重困扰着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一头是社会富裕资金花不出去,一头是企业资金紧张,中间却是银行赚得盆丰钵满。怪哉,何以解忧,惟有改革!诸如此类的事情可谓比比皆是,过去的发展靠改革,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没有技术创新,中国发展无望;离开了体制创新,中国发展更无望,因为技术创新也要依靠体制创新。总之,与一些管理体制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拥有巨大的改革红利是我国发展的一大优势,只要能让其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国家就会蒸蒸日上、前程似锦。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