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军队转型真正的困难不单是获取新技术和建立网络,而是转向了发展具有精确性、灵活性和一体化特征的新型组织结构的能力。扎实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必须科学统筹、有序推进。
系统融合,构建信息化军队作战体系。扎实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必须使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作战支援保障和支撑环境诸系统集成融合、高效一体。一是硬件改造。针对指挥控制、电子对抗、信息防护、综合保障等系统可能存在的互不兼容等问题,采取系统优化、技术嵌入、改进物理接口等方法,进行技术嫁接和改造,将不同类型的新型装备黏合为一个整体。二是软件兼容。针对各种软件林立、格式多样、互不兼容、功能单一等问题,进行扩充软件功能、改造或开发服务接口软件、确保软件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三是资源融合。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开发数据库系统,整合各类数据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所有数据信息的标准化、一体化。
优化调整,实现部队功能结构科学化。一是优化军兵种比例。通过结构调整,构建一体化、立体化、远中近相互衔接的、攻防兼备的作战力量体系。如优先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和信息作战部队;加强海上机动能力、近海海域整体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等。二是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重点加强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组改建一批高新技术装备部队,同时加大老旧装备淘汰力度,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牵引带动部队力量结构整体优化。三是注重军兵种融合。努力缩小诸军种作战力量空间上的界限,增强相互之间融合力度。
减少层次,设立扁平化网状指挥体系。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进一步调整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如构建“扁平网状”结构的作战指挥体制。减少结构层次,加快反应速度,增强指挥连续性,提高生存能力。适时调整建立外形扁平、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诸军兵种联合的“网状”新型指挥机构。按照“需求牵引、科学发展、平战结合、综合集成”的原则,建立形成以统帅部联合作战指挥部为龙头,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为重点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顶层集成,打造大联勤编制装备体系。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要求看,须进一步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如进一步深化联勤体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学的大联勤组织体制模式,实现三军一体化保障,努力将计划、管理、保障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边协作、矩阵式管理的现代保障模式。尽可能地把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计划和组织实施,各种保障部(分)队也都作为同一保障模块的组成部分,统一使用。大力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把军队后勤纳入国家经济活动的大系统中,形成资源共享、军地衔接、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资源共享,建立一体化教育训练体制。根据军队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和教育训练发展水平,着力解决教育训练体制与信息化战争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健全联合教育训练体制。整合和完善联合教育训练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职能配置,从顶层设计上规范联合教育训练体制。加大基地化、模拟化训练力度。研究探索建立大型联合训练基地的方法和途径。对现有的训练基地,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强化联合训练职能的落实。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战斗实验室体系,提高网络化训练和仿真、虚拟实战的效益和能力。优化院校教育体制。加强各军种、各层次院校的横向联合,建立专门的联合作战指挥与参谋院校,积极锻造懂联合、会联合、能够保证联合作战训练落实的跨军种复合人才。加快各军种内部院校、基地和部队训练体制的整合,使人员培训由教、训分管体制向教训结合体制转变,形成统一的教育训练综合体系。
(作者单位:总参陆航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