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领导干部不接受批评和监督的原因
领导干部不接受批评和监督的原因在哪里?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分析的一个重点。以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分析,在调查研究的过程当中,领导干部有这样一些心理表现。
第一个就是事不关己的保守心理。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莫管他人瓦上霜。在一个领导班子或者是一个工作团队里面,有这样心理的人多了,就很容易形成这样的风气,出现大家都不管的现象。
第二个就是好人心理。当老好人,认为我批评他,没准他以后给我小鞋穿,所以遇到问题绕道走,碰见矛盾躲起来,然后说好话。好人心理经常给人的感觉就是息事宁人。
第三个就是畏惧心理。刚才讲了大家不敢、不想、不愿对领导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有句古话叫“祸从口出”,那我少说一点。所以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单位开会,就领导一个人说,他一个人可以讲两个小时,而大家都闭口不说。为什么?害怕说话不对遭到领导的不喜欢,如果说话触及了人家的利益,可能还遭到一些打击。我们要在这个单位工作,还在他的领导之下,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普通的民众,我们去批评他,那不是找死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第三种心理状态。
第四个叫做虚荣心理。表里不一、专横、讳疾忌医,这个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说的,刚才我举了例子,我们领导可能有很多优良的品质,但是他在领导工作的方式上面我们觉得他有些不妥,但是给他提了点意见他就不承认,那不承认怎么办,他就专横,对给他提意见的人进行指责批评,甚至在批评当中夹杂一些人身攻击。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领导。其实对于大家给他提的问题,应该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态度,如果说得对,通过反思以后自己改正;如果说得不准确,也是以后要避免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他心里觉得我是领导你怎么可以给我提意见。所以,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中,保守心理、好人心理、畏惧心理、虚荣心理、专横心理是主要的心理表现。
还有就是从权力的监督角度来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权力监督不力?我们抓出来的“老虎”、拍出来的“苍蝇”,他们曾经是如此的优秀,为什么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之外,客观原因就是我们监督不力。为什么会出现不愿意监督和害怕监督的现象呢?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领导干部受监督的意识不强,里面有些关系处理的不当,这里我想讲四个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当。
第一个是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刚才在开篇的时候,我首先告诉大家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是怎么来的,权力在运行当中是要受监督、是要受约束的,权力是有限的,不是他自己的。所以,我说第一个就是某些干部对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没有搞明白,权力和义务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当中一种双重的责任。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既要认真负责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要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为什么呢?因为监督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最好的保证,刚才我讲了可能提拔一个干部是对他的认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监督一个干部对他也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认可呢,因为他走上领导岗位,如果我们有监督,他会在这个岗位上干得很好。
如果我们能监督干部的话,其实这个干部他能够在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奋斗过程当中实现自我,且他能够平安地退休,他这个时候应该是感激我们的,感激监督者的,才能够让他走得稳、走得实、走得正确。所以我们说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很好的保证,同时对滥用权力有一种制约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是不愿意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忘记了是谁赋予他的权力。他觉得,我是领导,我在这个岗位上,我“一把手”说了算,我一只笔一个脑袋一个手势都可以说了算,都可以展现我领导的“魄力”,甚至有人把这个“魄力”称之为霸气。他忘了他有这个权力的同时也有接受我们监督的义务。很多同志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权力是有义务的,权力不是无限的,我们党在交给他们权力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他,你可以正确地认真地行使我们党和人民赋予你的权力,搞好工作,但是同时你必须虚心地真实地接受党和人民对你的监督,不是对你本人监督,是对你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那当然你在这个领导岗位的时候,可能要接受全方位的监督,平时我们在8小时内对你的工作监督,有时可能还会延伸到8小时外。事实上,不仅在8小时的工作范围内会出现腐败问题,而往往8小时外对8小时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的。有一段时间我们提出领导干部在8小时外怎么做好领导干部。有的人还觉得这是不是侵犯他的权利。事实上,从他成为领导干部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是在我们聚光灯之下,就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所以这是第一个方面,领导干部为什么不愿意接受监督,是因为他的观念里面只想到了行使权力,而忽略了接受监督的义务。
第二,“官本位”封建特权思想严重,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为什么监督出现一些问题,就是在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上,那些官员没有清醒的认识。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对下面党员干部或者是领导班子的普通的领导的监督,产生一种排斥逆反,甚至非常抵触的一种心理呢?其实刚才我也讲了,从思想的深层上来看,主要还是“官本位”的封建特权的影响在他脑子里面还是有残余的,而且有的人的残余还不少。这种残余会让他在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上把这个关系颠倒了,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人民都是他的子民,是受他管理的,所以他不愿意接受人民群众对他的监督,其实就是没有搞清楚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第三个在团结和批评的关系上出了问题。一些干部缺乏开展批评监督的自觉性,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在对增强团结开展批评的认识上面,出现了一些片面思想。他认为团结就是大家一团和气,你也不说我也不说,大家都闷着搞,大家心照不宣。他觉得批评可能会导致领导班子不团结。事实上,领导班子不团结的原因很多,恰恰不是因为他们批评多了,而他们相互批评少了,而且是真心实意的批评更少了,这是我的体会、观察和分析。我们从现在出问题的领导班子里面的矛盾来看,那些领导都是自己顾自己的,自己干自己的,而且比着干,最后出现很多问题。
第四个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自律就是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是内在的一种自我约束。他律主要指的是外在的一种力量,这个力量有可能是来自法律的监督,也可能是来自纪律的监督,也可能是来自群众的监督,也可能来自制度的监督。他律总体来说是外在的,具有一种强制性的约束。从现实来看,我们现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考验,是我们有的干部能够做到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拒腐防变,而有的则经不起诱惑经不起考验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就是忽视了自我监督,从而自我放纵,以至于政治上丧失警惕,思想道德上失去免疫力,就是自律做的不好。而他律就是,他们动脑筋挖空心思钻空子,来逃避、抵触外力对他的监督。
以上是我们在讲领导干部为什么不能好好接受监督,反而走向了反面,是因为他在权力和义务的关系,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团结和批评的关系,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上没有处理好。那综合起来分析一下批评或监督出现问题,主要有在心理上的不正确的认识,在监督上面对各种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
归纳起来讲,就是说在领导干部在接受批评和监督的上面出了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主观方面。被批评者和被监督者主观上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表现以下方面。一个思想认识,对这些关系认识不到位,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很多领导干部在获得权力和行使权力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是领导干部我是官,这个权力我已经得到了,我要行使这个权力,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但是,他没有想到他这个权力是有义务的,这个义务就是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这是不可推卸的。可能这些问题他们过去都没有想过,或者是在经济社会变化的面前他们忽略了这些问题,这个是从主观方面来看。第二个就是对他身份地位的变化认识不足。这个地位的变化一方面是指领导干部的地位的变化;另一方面,从我们党大的方面来看,是对作为一个执政党的整体的地位的变化的认识不足。我们党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党的变化是执政党,在中国是唯一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它通过正当的渠道进入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事务,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化都掌控在它手中。发展建设需要人要来提拔领导干部,要办事要规划,要有事权,要有财权,这个权力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执政党经常用的不是执政党的思维,作为执政党就要接受约束。正是由于对党的地位的变化认识不足,当我们获得权力的时候我们也面对很多风险和考验。比如说,可能面对下台不执政的考验。比如说,我们搞市场经济,那市场经济也是双面的,对执政者也是考验的双刃剑。比如说,我们搞改革开放也有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这都有可能造成你地位的变化,但你可能没有认识到这些,这是对一个执政的党来说。另外一个层次就是对于个体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从不是领导到成为领导,从一个普通的小领导逐渐升级到重要岗位的领导,他对他的地位的升迁变化可能感觉到很成功,其实在这个成功的背后就埋伏着很多的危机、很多的诱惑,而他对这个认识是不够的。
还有一个在主观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很多干部没有上台之前,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他还有投票去批评别人的意识,但是一旦他走上领导干部这个岗位以后,他好像就忘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岗位上的,他对自己权力的来源认识不清。我们在理论上讲,我们的一切权力是归于人民的,但是在他的升迁过程当中,有的时候产生一些错误的想法,觉得这个权力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第二种想法就是我努力了,我得到领导认可了,然后我得到这个权力,所以要对我自己负责,对上级负责,却不需要对人民负责。他不知道这个权力是人民让渡出来的,所以他对这个权力的认识不清。
当然这个地方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权力的来源在授受关系的路径上不是很清楚,可能会让我们的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我这个权力跟人民没有关系。比如说,最近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当中有一种现象,我就不认可。按照《宪法》,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章也做了这样的规定,就是要接受监督,而且在整个党和国家社会事务当中,人民是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我们现在有的单位选干部要进行民主测评,测评以后把民主测评的票拿走了。我就问为什么这个票不能读给大家听一听,来测评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只是一个参考票。那为什么人民的判断要作为参考呢?难道这么多的人的判断就看不清楚吗?即使看不清楚,那他投了票也应该有知情权。怎么样遏制腐败发生呢?其实就是每一个环节都要按规矩办事,即使你把票拿到你们手里面,你们几个人是很正确很正常地进行统票,那为什么不能让老百姓和单位的普通公职人员都知道呢?我们讲公平就是要公开,但在这里是有限度的公开。那么他会觉得大家对他的评价不重要,那些领导班子、那些核心团队、核心人员对他的升迁才是重要的,所以他可以去贿赂。为什么很多人要去贿赂苏荣呢?那不就是因为苏荣他想让你升就让你升,想让你降就让你降。所以我们的批评和监督为什么没有效果,就是因为在体制和机制上面,在权力的授受关系上做的不好,这里就是从主观方面来说。
第二,在客观上,我们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变了,面临的条件也变了。我们今天是在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搞建设。中国经济通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的GDP是全世界第二,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新的领域、新的事业、新的舞台,领导干部发挥才能的平台和机会多了,他手中握有的权力大了,他那一支笔管理的钱就多了,管理的事也就多了。尤其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转型不是一下就转过来,这个转型时期很漫长。所以在这个时候怎样去加强监督,在客观上我们对这些认识不重视,可能还有一些忽略,甚至有的就故意看不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