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时代,国家安全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软实力”,已然获得与“硬实力”相提并论的重要地位。网络这一新兴舆论阵地则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的主战场,各种思潮在其中交流、交融、交锋。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敢于亮剑、勇于发声。

一、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一贯坚持的政治企图。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将苏联视为头号箭靶,制定了意识形态渗透战略。苏联的解体证实了意识形态渗透的威力,不废一兵一卒,不耗分文毫厘,不遇殊死反抗,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获得民意支持,最终达到颠覆的目的。如今,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成为人们的回忆,美国又将头号箭靶换成中国。这一回,他们更为自信,因为他们自认为找到了一个比“千万份带菌的出版物”更好用的工具——网络新媒体。

新媒体正在上演“人心拉锯战”。受西方错误思潮控制的一些网络新媒体,正在同我们进行一场人心争夺战,其重点对象是知识界和年轻人。采用的主要手段有:公开地反对马克思主义、直接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和污蔑;明目张胆地对我们的党和政府进行攻击,赤裸裸地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进行污名化和妖魔化;大肆兜售西方的“普世民主”、“普世价值”等观念,企图用人权打压主权;扶植亲西方的学术势力,鼓励个别所谓“公知”和“大V”用属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主、自由来“改造”、“替换”、“纠正”、“补充”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嫁接”、“融合”、“互补”;对各种政治事件、新闻事件进行倾向性报道,将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巧妙地包装在看似中性的新闻、娱乐等节目和报道中;推广资本主义文化产品,借机隐秘地、间接地、潜移默化地传播资本主义的政治理想、价值观念、社会信仰等;散布“民族独立”、“民族压迫”、“藏疆圣战”等言论,恶意攻击抹黑中国的民族制度,挑拨民族关系;炮制种种“秘闻”、“野史”、“内幕”,提供“翻墙”软件和技术,鼓励人们探究所谓被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遮蔽的真相……种种手法,不一而足。这些手段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不断剥离和解构着我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神圣感和崇高感,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极大的影响。

新媒体改变传统了信息控制格局和舆论引导格局。微博、微信、论坛、QQ等媒体工具有效释放公众的表达意愿,人人都可以在网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传统单一的、自上而下的信息控制格局和舆论引导格局已演变为多元的、多向的信息分享格局和舆论制造格局,意识形态安全维护难度加大。在互联网这个“众声喧哗”的信息集散地,从来就不缺投机者、造谣者、煽动者、炒作者、挑拨者、谋划者、闹事者……以近年来出现的英雄被污名化现象为例,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先后被质疑,一些不分是非、颠倒黑白、大放厥词的言论大行其道。这些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新媒体时代一遍又一遍地反复上演。近年来,有关部门为了维护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全年关闭查处淫秽色情等各类违法违规网站2200余家,关闭违法违规频道和栏目300多个,关闭违法违规论坛、博客、微博客、微信、QQ等各类账号2000多万个,组织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自查自纠清理各类违法有害信息逾10亿条,有效遏制了政治谣言、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蔓延。但是,技术手段的整治只能避免违法有害信息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而不良信息对人心已产生的腐蚀效用短期内难以彻底清理根除。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网络新媒体上的意识形态较量必将更加激烈。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按照他们的意愿建构世界的企图。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相继抛出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利用网络新媒体大造声势,与我们抢夺意识形态话语权,试图把中国纳入西方所谓“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的世界历史进程。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干涉中国内政的最便利途径,也成为国内一些人攻击党和政府、抹黑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的主阵地。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各种挑衅和挑战。

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党反政府的观点,我们应当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旗帜鲜明地亮出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但是,仅仅跟在观点后面进行批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争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些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被动态势与我们陷入“话语陷阱”有关。他们抛出“刘胡兰小三论”,我们就忙着论证刘胡兰的确死于国民党反动派之手,那个红军连长没有结婚,刘胡兰不是“小三”。他们说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不符合生理学常识,我们就解释说他们不懂军人生理学。他们说黄继光堵枪眼是虚构的英雄事迹,我们就安排黄继光生前战友李继德重返英雄连讲述英雄的故事。岁月不饶人,再过几年,我们又到哪里寻找证人?这样的应对方式太被动了!必须扭转这种态势。

根据2015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53.1%的网民认为自身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新媒体对网民的重要性。广大网民不仅是意识形态较量各方的争夺力量,而且本身也是意识形态较量的参与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对此起彼伏的网络热点进行实时分析,引导大众及学生理性发言,引导大众及学生辩证分析网络舆论,因为学生就是最大的网民群体之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