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评价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评价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既充满风险挑战、极不寻常,又成就卓越、极不平凡。面对十分严峻又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决策,国务院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各种内外部挑战,按照“稳中求进”总方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建设等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上再上新台阶。

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实现从高增长向中高增长转变。1978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处在高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9%,而后按着“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逐步调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8%到7.5%,再到7%左右,实际增长率平稳地逐渐下降至7%以上的中高速增长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G20国家)名列前茅,按CPI上涨率与失业率构成的痛苦指数(misery index)计算,中国为6.2%,也是G20国家中最低的之一。经济增速减少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节能减排等目标,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5万亿元,按汇率法(三年加权平均汇率,下同)计算相当于6.04万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相当于10.36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比重由9.2%上升至13.3%,与美国GDP的相对差距从2.48倍缩小至1.68倍。(计算数据来源于2015世界银行数据库)。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GDP从世界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6.3%,已高于美国所占的比重(16.1%)。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世界位次上升了30多位。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015元,为4300美元,开始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6531元,为7380美元,其中,已经有8个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从世界排位看,按汇率法计算,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的排位,由2010年208个国家或地区居第128位,到2014年进入前100位之内,居第96位。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排位,由2010年的9239美元,到2014年上升至13217美元,在230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113位。

扩大内需取得明显效果。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十一五”末的92.1%提高至10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他两个为欧盟和美国)。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从43.1%提高至51.2%。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15.7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6.24万亿元,相当于4.27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10.6%,高于经济增长率。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建设工地。2010-2014年,铁路营业里程从9.12万公里提高至11.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60%以上,快速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从400万公里增加至446万公里,2级公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县城,其中高速公路从7.41万公里增加至11.18万公里,高速公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从7800万辆提高至1.54亿辆;民航客运量从2.7亿人次上升至3.9亿人次;货物周转量从14.18万亿吨公里增长至18.46万亿吨公里;全国电话用户从11.53亿户增长至15.36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从4.57亿人上升至6.4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5.57亿人,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成为世界最大的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市场;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9.66亿千瓦增加至13.60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电网规模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大大地加速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全国统一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粮食产量“十一(年)连增”、农民收入“五(年)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粮食总产量从2010年的5.46亿吨提高至2014年6.07亿吨,比“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的目标高出12.4%。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52%提高至2014年的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52%提高至61%,2011年到2014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推进精准扶贫,制定并落实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措施。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乡村旅游扶贫等工程。如期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推动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继续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将解决最后的20多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