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学国学】立德篇: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这篇文章里总书记引用《大学》里的一句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有何深刻内涵?它的智慧有哪些?它对我们有什么用?

在我国的文化大厦里,佛家里也有类似的智慧,叫“戒定慧”。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培育智慧。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其实,“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就是有定才能生慧。人要有定力,万千纷扰都能放下,达到心安的状态,人才能升起智慧。如果你的心不安,就容易错乱,为人处事就会进退失据,分寸大乱。什么是分寸?心就是分寸,分寸大乱的时候,心不能安,一个人的智慧都丢了,就容易说傻话,办蠢事,就是进退失据。

有“定”才能生“慧”。我讲一个故事,毛主席早年在湖南师范读书的时候,他到哪里去看书?他要在长沙最繁华的街头看书,人来人往,万千繁华,他要在这个环境下培养定力。后来,毛泽东作为我党的领袖,跟蒋介石国民党的部队、几百万大军厮杀的时候,如果受到干扰,念头一动,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那可不是一场战役的事,可能整个政党、国家的命运都会改变。所以那个时候排除万千干扰,做事的时候极端专注,该怎么做一目了然,该怎么决策清清楚楚,这就是定力,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没这个定力是做不了大人物的。

我们普通人就差很多,受到一点刺激,就恼羞成怒;一点事让自己不高兴,睚眦必报;看到别人优秀了,各种羡慕嫉妒恨。心就像一杯水,一阵微风就能把你的心给搅动,怎么可能会有智慧,怎么可能不进退失据、方寸大乱?所以大家注意,我们跟着主席学国学,一定要学定力,不管面对多少干扰,先让自己“静”下来、“安”下来,“安而后虑”,再用心,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人心像一杯水,比如天上有一轮皎洁的月亮,晚上你往水里看,水里的月亮清清楚楚,因为水像镜子一样。但是风一来的时候,杯子一振动,你再看月亮,是不是就碎掉了,没有了?杯子一振动,就是你的心动了,我生气,我恐惧,我忧伤,不管哪一种情绪来的时候,心都动了,这一动月亮没有了,月亮没有了,是什么?是你的智慧丢了。所以我跟诸位说,你就去观察一下,这一生我们曾经说过的傻话、做过的傻事,都是心动的时候。为什么?心不静,智慧被蒙蔽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退失据。如果你的心非常清楚,不管外部的干扰有多大,定力在这里,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会清清楚楚,你内在的智慧都会告诉你。

有的家长问我,我这孩子有没有出息?我说,你为什么问我?他说,你做教育,你看我的孩子有没有出息?我说,孩子有没有出息,我不说那么多,我就问你孩子的定力如何?如果一个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两个小时都非常关注,全神贯注去做,这种孩子我比较看好。大家读故事,牛顿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饿了炒鸡蛋,结果把手表当鸡蛋给炒进去了。列宁读书的时候,妈妈喊他吃饭,他说再看一会儿,后来他妈妈进来一看,发现他嘴上都是墨汁。什么意思,饿了拿着面包随手就沾,本来是沾牛奶的,结果沾了墨汁,浑然不觉。那就是定力!一个人专注在某件事上的时候,外面的干扰实际上是很难影响到他的。大家能不能读懂孔子说的“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什么意思?孔子专注在弹琴上,以至于把吃饭的味道都忘掉了。大家想想,孔子的专注力到了这个程度,千古一圣?

一个人一定要“静而后能安”,心安,心安之后再虑,再用心,这个时候“虑而后能得”。这样对事情的判断才能准确,才能全面地处理问题,才能圆融中道。所以,大家一定要培养定力,一个有定力的人,内在的智慧才能生发出来,这就叫有“定”才能生“慧”。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