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破解秸秆禁烧难题,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新提升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通过实地考察、咨询访问等方式进行调研摸底,制定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及政策研讨会等,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秸秆禁烧工作目标责任书。我局联合环保、各乡镇(街道)对县域内实行严防死守,实现禁烧工作全覆盖、全程监管,经过半年努力全县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共出动巡查287人次,已发现并制止秸秆焚烧点471处,全部落实整改到位。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通过办公助手、农民信箱等渠道传达县政府禁烧通告、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资料,在电视台图文频道循环播出秸秆禁烧图文,安排2辆流动宣传车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在重点时段不间断巡回广播。据初步统计,全县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制作横幅标语800余幅,发送宣传短信2万余条。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走访调研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研究出台了秸秆收集政策,通过集中收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利用沼气集成技术手段建设联户沼气工程,达到废弃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在赤寿乡梧桐口村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推动农业废弃物向农村能源转化,引导农民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目前该工程已建成厌氧池、贮肥池、管理房等部分主体,约完成总工程量的50%,项目正在继续实施中,争取在8月底前完工投入试运行。继续开展中央户用沼气项目建设,新增沼气工程池容700立方米。
(六)推进农经规范管理,农村事业发展激发新活力
1、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以“三整治两规范一创建”整改行动和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整体水平,建立了县乡两级村级财务网络监管,全部乡镇(街道)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
2、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全面启动401个村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现已全面完成401个村的资产量化和股权确认,量化的资产总额为6.3891亿元,确认个人股东数21.473万个。1-6月全县三权押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数2.46亿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累计发放数1036万元,茶园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数1.3亿元。
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及调查登记,对未签订承包合同、未颁发或未依法需要变更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覆盖,确定斋坛乡为土地确权登记试点。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新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权证36本,完成土地确权率达62.1%。二是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我县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中心在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设立服务窗口,并落实2名专职人员进行协调服务。各乡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窗口要确定专人负责,并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截至6月底,全县新增农村产权公开交易数22宗,完成率37.9%,居全市第二。三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700亩,完成考核任务的63.3%。
(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得到强化
1、抓农业行政执法。强化种植、养殖两个环节的执法监管,以“绿剑”执法行动为载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半年,我局已组织开展了叶面肥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春季集中行动和“百日会战”行动等,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2人次,检查农资店、屠宰场、养殖场等场所7**家次,叶面肥品种130个,检查抽检农产品33批次,立案查处10起,目前结案8起,罚没款7167.5元,没收销毁猪肉31.15千克,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基地规范化建设,逐步推进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工作机制,力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保持领先。深化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着重推进100家农资信息化应用单位的日常使用频率,实现重点产区、重点乡镇、主要农资经销点全覆盖,基本完成农业投入品的信息化监管。免费开放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上半年已完成样品检测640批次,5460余项次,其中茶叶样品271批次,1897余项次。
3、抓动植物疫情防控。坚持“以防为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普查、清除工作,全县柑橘黄龙病普查率、病株挖除率和病株处理合格率均达到100%;对梨树疫病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控,现已累计出动普查人员50人次,发放资料200余份,落实普查经费3万元。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开展动物及其产品可追溯系体系,做好电子出证、耳标佩戴等。1-6月,累计完成产地检疫21883头,屠宰检疫31381头,确保产地、屠宰检疫率达100%。积极开展“瘦肉精”监测,累计检测屠宰场、养殖场生猪尿样2546份。加强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工作,强化疫情监测,开展动物H7N9防控,组织养殖场消杀专项行动,共巡查养殖场84家,累计使用消毒药品1.67吨。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申报、核查等工作,主动与保险公司对接,研究建立病死猪保险理赔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截至6月底,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157头。
4、抓农机生产安全。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累计印发公开信、责任书等资料4443份,发送农机安全宣传短信51条4.08万人次,在浙江农机化信息网和**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农机化信息44条;开展各类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上半年累计排查事故隐患263家,排查一般隐患115项,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农机安全督查检查21次,参加检查80人次,检查农业机械263台次,纠正各类违法行为115台次。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1起,造成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0.1万元。
(八)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产业化发展跃上新台阶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5年我局招商续建项目4个,包括**县洞阳观旅游度假村项目、茶资源精深加工及香榧加工项目、年产10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生态红花油茶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在建。现已完成编制现代农业项目4个(端午茶养生观光园项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精深加工项目、枫坪乡有机生态茶园开发项目、**茶叶精深加工项目)。目前,完成新增招商引资实到资金1500余万元,占考核任务的30%;完成新增农业综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50万元,完成市局考核任务的77.9%。
2、积极推进农业主体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实现农业产业转型提升,现已申报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丽水市生态精品示范企业4家,全县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7家);申报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累计注册登记762家家庭农场,资金达6.3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761家,注册资本5.86亿元,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3.71万户。
3、拓宽农产品市场营销。紧紧抓住省委“电商换市”的发展机遇,鼓励农业企业进入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会展,扩大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县已有农产品电子商务网店148家,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62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脱水蔬菜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同时,我县还涌现了丽水仙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绿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浙南茶叶市场建立了全市首个茶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市场商家入驻率98%,目前共入驻茶企129家,销售额5445余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