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中国抗战史研究(3)

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中国抗战史研究(3)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总结这些学术成果我们会发现,随着中国成为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让中国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话语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抗战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这事实上提出了让中国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的命题。这一命题与近年来中国提倡建设“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考虑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利益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让中国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话语。

回顾近年来抗日战争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看出正是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促进了中国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话语。近30多年来,抗日战争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出版工作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时多次形成高潮,呈现种类数量繁多、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这些资料不仅面向中国学者,而且面向国际社会,给所有关注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海内外学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习近平同志要求: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落实这一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抗日战争史研究中长期规划时,特别制定了基于国家层面的资料数据库计划。国家级数据库的建设一定会大大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全面认识,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中国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的另一重要标志,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界与海内外学术界的联系不断加强,一些历史认识逐步跨越国境。中外学者包括中日学者间早就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领域开展了交流。2006年,由中日两国政府达成实施框架而开展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参与共同研究的日本方面学者明确表示应态度鲜明地承认日本对中国战争的侵略性质,对日本政治及民众的历史认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与不同国家的学者就有争议的历史认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是中国真正进入国际舞台中心、使学术研究与大国地位相称的标志,表明中国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近代中国在抗击列强侵略与压迫的斗争中产生的民族悲情意识是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动力,但也是导致“弱国心态”产生的原因。今天的中国完全摆脱了近代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昔日的弱国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正在形成。我国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也适应时代的变化,走出历史悲情,扩展学术视野。这是当下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

(作者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