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7000万,谁来扶?——专家建言扶贫攻略(3)

5年7000万,谁来扶?——专家建言扶贫攻略(3)

未来扶贫模式:政府+社会组织,取长补短

尽管社会组织扶贫有诸多优势,但其弊端也不应被忽视。“社会组织主要局限在于资源有限、公众参与不足、扶贫资源分散、扶贫效果不明显。”邓国胜说。

“每年各行各业的扶贫资金不少,但我们以往的管理方式,使得钱到了地方比较分散。就像烧水,总是在五六十度。”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曾公开表示,“要想烧开,必须加火,把全部资源集中起来。”

同时,“政府是各项扶贫政策的制定者,扶贫的资金和大量投入,也是政府来筹集,很多扶贫项目的执行和实施也是地方政府在做。但在实施方面,政府容易主导过度,可能导致扶贫效率不高,扶贫没有起到真正作用。”汪三贵说。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杜晓山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才是扶贫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长远来看,中国扶贫的最理想模式是政府提供扶贫资金,而资金的传递和管理应主要由农民自己的组织和专业性的民间机构来负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发展金融研究室主任吴国宝表示同意,“如今的扶贫方式,要强调综合扶贫,即开发式扶贫转向开发性扶贫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由政府扶贫为主转向政府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

此外,扶贫中的贪腐现象也需要警惕。

据报道,从2013年至2015年5月,各级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扶贫问题的普遍可见一斑。

杜绝这一现象,杜晓山认为,扶贫纯粹由政府部门来做不行,一个扶贫项目上报,由政府评审通过后,进行资金拨付,需要有社会组织、公民组织、受益者本身参与执行和监督,另外还要有社会、专家、媒体等监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