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关于“互联网+”的思考

李慎明:关于“互联网+”的思考

李慎明

李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1215/853265.shtml

各位同志,我很高兴来到北京市宣讲家网站,给大家汇报我对学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网络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体会。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讲出席这次大会,非常隆重。习近平同志将于16日上午亲临大会并做重要演讲。在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网络问题,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关于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指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今天汇报四个问题:一、意识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二、互联网的现状及“双刃剑”作用;三、“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危机和生产关系大变革;四、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

(一)意识形态定义

如果单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定义意识形态,有的时候可能看得不是太清楚,如果从整个社会结构中看,可能看得更清楚。如果仅从意识形态看意识形态,就像瞎子摸大象,比如说鼻子是意识形态,就摸着鼻子,说它是长的,但对于鼻子在整个大象中所处的地位却不知道。应该从整个的大象来看鼻子在哪个位置,有什么功能,就很清楚了。所以,应该把意识形态放到社会结构在里面来看。

在整个社会中,首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什么是生产力呢?就是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什么是生产关系呢?就是所有制+分配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就是经济。

第二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政治的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决定的是政治的上层建筑。什么是政治的上层建筑?就是国家、政党、军队、包括法律等都是政治的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是上层建筑的产物。

第三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文化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政治的上层建筑(政党和国家、军队)也是客观存在的。文化就是树立在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的观念形态的东西。经济基础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的客观存在必然要经过人类变成专业形态的东西,这就是文化的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是文化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在阶级和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化的上层建筑核心就是意识形态。

我们看看恩格斯怎么对意识形态做定义的。他说,意识形态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构成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这些都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文化的上层建筑。而文化的上层建筑里面有灵魂,也是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文化即意识形态中,都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人这一切都不存在。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结晶是信仰。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比如我们的大楼,地基以下属于生产力,大楼的第一层就是经济基础,第二层就是政治的上层建筑,第三层是文化的上层建筑,都是以生产力作为基础。我们为什么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呢?没有这个地基即生产力,就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了。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