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关于“互联网+”的思考(5)

李慎明:关于“互联网+”的思考(5)

(二)“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正在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主导着“互联网+”,推动着新的高科技革命,似乎不可一世。一些人也与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弗朗西斯•福山相呼应,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倡导全世界都应向美国看齐,并以此来规制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有的人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拥有“互联网+”这一高新科技并渗透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叹为观止,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复兴信心不足。还有的人则为此欢呼,认为仅仅依靠“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自身的大发展,不需要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消灭剥削,也没有了工人,从此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两种观点我都不赞成。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复兴信心不足的人而言,只是看到历史的局部空间和时段中的现象;而认为仅仅依靠“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自身的大发展就可以消灭剥削,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想法则是忘记了任何生产力都是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存在或发展或遭到破坏的,或是有意“忘记”这一基本常识而误导他人。

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谈到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采用的新技术时就明确指出:“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让我们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放入当前全球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架里,放入历史的长河中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前些年,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资本主义一路凯歌行进,不少国家以学习美国为荣。但天上突然掉下个“林妹妹”: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七年过去,依然故我,何时见底,至今扑朔迷离,前几年的各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讨会也都了无踪迹;这也使得国内外不少知名的大牌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瞠目结舌,使得全球有识之士特别是广大民众“有所思”。

2008年12月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曾指出更大的金融危机可能在后头。这场危机推迟多年、推迟多次不得不爆发,并且三五年间绝不会轻易走出去,主要是由世界范围内两极分化严重造成的。这场危机给我们的教训非常大,需要大家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它的根源在哪。以前,大家都觉得马克思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绝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在经济全球化上空,用冷峻目光注视着我们的“小小寰球”。140多年前,他在《资本论》中就写到:“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正因为资本认识不了列宁所说的“不是生产食物更加困难,而是工人群众取得食物更为困难”这一基本道理。所以,资本所遇到危机也就不可避免。

也就是说,不是产品太少,而是产品太多了,但是普通群众没有钱买,所以才造成了工厂倒闭。马克思讲的道理很浅显,却也很深刻。有些人解释为:资本家太贪婪、银行监管缺失,大家对前景不看好,所以不敢消费了。其实,这些都是子原因,不是根本的原因。

下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拥有的“互联网+”为领衔的高新技术作如下简要分析,来看看“互联网+”这一高新科技的高新霸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框架内的运行,是如何逐步削弱、甚至给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带来“大灾难”的。

第一,“互联网+”的迅疾发展,使得资本所雇佣的人数愈来愈少,使得全球范围内更多的民众与高新的、甚至传统的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使得社会的相对需求逐步减少甚至锐减。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的大发展,必然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必然根本地改变各个产业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方式。“互联网+商业”,必然使传统的大商场大量倒闭;“互联网+金融”,必然使多数传统的银行破产;“互联网+医疗”,必然造成传统医院生存困难;“互联网+教育”,必然会使传统教育陷入窘境;“互联网+媒体”,必然带来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大量萎缩;“互联网+文艺”,必然使传统文化娱乐场所“门庭冷落”;“互联网+交通”,必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和价廉;“互联网+军事”,必然使传统军队的组织形式、作战样式等发生质的变革等。

以亚马逊公司这一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为例。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秉承“天天低价,正品行货”的信念,无可厚非地使顾客喜爱他所带来的便捷。但美国著名媒体人安德鲁•基恩在《互联网不是答案》一书中说:“实体店产生1000万美元的营业额平均需要47名员工,亚马逊只需14名雇员”;“亚马逊2012年在美国大概毁掉2.7万个工作岗位”。“汽车共享服务公司UBER有1000名雇员,市场价值达182亿美元,其估值相当于租车业巨头安飞士和赫兹两公司之和。所不同的是,这两家汽车租赁公司雇佣了大约6万名雇员。”也就是说,当创造的价值营业额相同时,不同的却是:一个公司雇佣一千名员工,而另一个公司雇佣6万员工。

英国牛津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评估了美国700个职业“计算机化”的可能性,结论为:“‘美国47%的就业机会面临危险’。在今后10年至20年的时间里,半数工作都有可能自动化!”无人驾驶汽车“是作为一种技术壮举出现的”,“司机这个职业在美国是最普通的(开重型汽车、轿车、客车和出租汽车的司机多达400万)。”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和劳伦斯•科特利科夫甚至认为:“即将到来的变革所导致的生产力提高,可能使未来几代人的生活总体上变得更加糟糕。工人被机器人取代,他们的收入也可能落入机器人的所有者手里,大多数工人将‘被退休’,而他们的储蓄想必比年轻人还少。”

随着“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的大发展,完全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十年内,大量的无人工厂必然会大量涌现,这些无人工厂的机器人,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每时每刻都在生产着物美价廉的产品,但这些工厂都不雇佣或是很少雇佣工人了,都不给工人发工资了,那么,谁还有钱再来买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呢?这就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第二,“互联网+”的迅疾发展,使得垄断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却愈具竞争力,因而垄断产品的市场也就愈具全球性。

有一次我在广播里听到,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因为他们都喜欢并同样使用高露洁牙膏。我听到后一愣,中国的普通人也用高露洁,这是生活资料,而生产资料又何尝不是这样?大飞机、电脑等产品都是几家大公司生产的,这些大公司薄利多销,有着超级的管理能力,并且通过生产环境又把全球的钱都赚走,装到了少数人的口袋里。

第三,“互联网+金融衍生品”模式的泛滥,使得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以几何级数加快,在瞬间就能掠夺别国和他人的大量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的情况下,当今世界上所有股市、期货、汇率、种种大宗商品等金融衍生品都是世界统一大赌场的有机组成,都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坐庄”。正是主要基于广大民众就业岗位逐步减少、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高度垄断,以及吮吸穷国、穷人的“三管齐下”,使得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时代里,在全球范围内,与其说必然,不如说已经出现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经济现象:穷人愈来愈多、愈来愈穷,富人愈来愈少、愈来愈富;几乎所有国家都愈来愈穷,愈来愈穷的根本标志,就是各国主权债务都在急剧增多。

2013年全球个人财富掌握在百万富翁手中的有40%,2014年则为41%,而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19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46%。全球85位富豪积累的财富超过了35.7亿财产。

不少战略家都在判断,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我认为,极少数人越来越富,绝大部分的人越来越穷,这才是最深刻、最大的变化,并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大。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