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关于“互联网+”的思考(7)

李慎明:关于“互联网+”的思考(7)

(四)“互联网+”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无疑无比光明

现在都提“互联网+”,有“互联网+”学术观点必然有“互联网+”。2000年左右,美国的互联网是以每年2300%的速度在增长;2000年3月10日,以互联网为领衔和主要内容的纳斯达克指数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但随后一路狂泻到1500点以下,超过5万亿美元的市值随之蒸发。但是,“互联网+”在今日的美国重新又在“崛起”。

这说明,互联网和“互联网+”领域既是新的生产力孕育和壮大的“摇篮”,也是金融衍生品孳生和冼劫的“乐园”。

全球化不是始于今天,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宣布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开始。新一轮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始于苏联亡党亡国之后。这与“互联网+”这一崭新的生产工具登上全球舞台几乎同步。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广大发展中国家,而且除美国之外,其它发达国家都开始品尝美国主导的“互联网+”的苦头,即使美国统治者自身也在嘟囔着“互联网+”带来的诸多“麻烦”: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的上升,全球“恐怖主义”和所谓“恐怖主义”的增多,国家和私人信息受到惊人的攻掠,发达国家的孤立主义和不少国家的民族主义、反移民情绪的急遽上升等等,这些都似乎成为全球需要共同治理的“新的公共安全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开始质疑美国——全球化地球村村长的能力了。2013年,富裕的国家比2009年多采取了23%的保护主义措施;“互联网的自由度正在降低,许多政府给本国互联网筑起了围墙”;“去全球化时期过后,世界最终都会恢复正常,但有时要到发生全球冲突(如二战)之后”;“历史表明,当前这样的去全球化时期可能会产生持续数十年的影响”。笔者赞同上述判断。笔者更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就是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不断交替中曲折前进的。

我们十分清醒地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的发挥还有一定的潜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的合作、竞争、较量还在进行之中;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的角度讲,“互联网+”与反“互联网+”的合作、竞争、较量也都在进行之中。但是,“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的大发展必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必然会更加尖锐,并与现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必然发生大冲突,从而引发生产关系的一定变革甚至大变革。

资本主义目前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小变革,像罗斯福新政一样,缩小一点贫富差距,这样旧资本主义可以延续下去;第二条路一点不让步,继续让穷人更多、更穷,很快引起全球的穷人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法国主张采取第一种办法,就是给穷人让步、高征税。

短期内看,有些互联网完全控制着舆论,它给你造谣,你对它没有办法,你跟贴上去了,它给你删掉。但是,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真是一个好东西,它可能是离社会主义形态越来越近。

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讲过,铁路进步了,如果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羊肠小道上的人们互相联络非常艰难,所以联合也非常艰难;一有铁路,大家十几天或者几天在一起联合,以后就互通信息组织起来了。铁路的进步给了无产阶级、社会大众联合手段,给了物质力量。而现在,有了网络以后,不需要10天半个月了,而是仅仅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都可以了。美国这次占领华尔街实质上就是通过网络。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美国在其它国家搞颜色革命也是通过网络。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