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回顾与前瞻(7)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回顾与前瞻(7)

参考文献:

[1]史本林.社会管理创新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J].1998,50(155):1-157.

[4]RHODES R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J].Political Studies,1996,44(4):652-667.

[5]HIRST P.Democracy and Governance,in Debating Governance:Authority,Steering,and Democrac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华夏风,译.国际社会科学,1999(1):20-21.

[7]郁建兴.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86-93.

[8][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5.

[9]LEFTWICH A.Governance,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J].Third World Quarterly,1993,14(3):605-624.

[10][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

[11]竹立家.国家治理体系重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1):19-21.

[12][美]彼得·埃文斯,迪特里希·鲁施迈耶,西达·斯考克波.找回国家[M].方力维,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9.

[13][美]乔尔·S.米格代尔.强社会与弱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M].张长东,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4][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5]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2.

[16]FRANCIS F.What Is Governance?[J].Governance,2013,26(3):347-368.

[17]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R].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2.

[18]GRINDLE M S.Getting Good Government: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Public Secto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3.

[19]汪庆华.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自1978年至今[C]//马骏,孙麾,何艳玲.中国“行政国家”六十年:历史与未来.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67-90.

[20]江炳伦.政治文化研究导论[M].台北:正中书局,1983:36-37.

[21][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70-71.

[22]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C]//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5.

[24]李艳丽.政治亚文化——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因素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80.

[25][美]罗伯特·A.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

[26]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68.

[27][瑞典]博·罗斯坦.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8]蓝志勇,魏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实践经验与复杂性[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

[29]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54.

[30]杨宇立,薛冰.市场公共权力与行政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98.

[31][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77.

[32]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6):73.

[33]俞可平.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N].南京日报,2013-12-10.

[34]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1):10.

[35]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5-6.

[36]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

[37]马敬仁.行政改革述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1.

[38]于建嵘.刚性稳定:中国社会形势的一个解释框架[Z].燕山大讲堂,2009(31).

[39]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547.

[40]PIERSON P.Increasing Returns,Path Dependence,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J].The American Political Review,2000,94(2):251-267.

[41]PIERSON P.Politics in Time:History,Institutions,and Social Analysi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1.

[42]刘圣中.历史制度主义与中国政治研究[C]//杨雪冬,赖海榕.地方的复兴:地方治理改革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23-424.

[4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4]郭道晖.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J].河北法学,2006(1):12-16.

[45]张远,祁光华.第三部门兴起与我国公共政策的创新[J].探索,2006(1):46.

[46]何颖,教军章.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N].[2010-04-22]http://www.chinareform.org.cn/gov/system/Forward/201004/t20100422_8480.htm.

[47]汪玉凯,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8]商晨.利益、权利与转型的实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9]孙立平.转型陷阱:中国面临的制约[N].南方都市报,2012-01-01.

[50]XUE L,ZHONG K B.Domestic Reform and Global Integ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China over the Last 30 Yea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2,78(2):284-304.

[51][匈]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钢,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2]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J].公共行政评论,2010(1):3.

[53]LALIBERTE A,LANTEIGNE M.The Chinese Party-State in the 21st Century:An Adaptation and Reinvention of Legitimacy[M].New York:Routledge,2008.

[54]YANG D L Remaking the Chinese Leviathan: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Governance in China[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55][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毛俊杰,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6.

[56][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7][美]戴维·E.阿普特.现代化的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58]时和兴.国家治理变迁的困境及其反思:一种比较观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7):24-29.

[59]李景鹏.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4,2(2):57-62.

[60]俞可平.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是民主治理[EB/OL].[2014-03-11]http://www.chinareform.org.cn/people/y/yukeping/Article/201403/t20140311_190882.htm.

[61]程竹汝.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2):55-61.

[62]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10):67-85.

[63]滕白莹.美国进步时代经济——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体制改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122-128.

[64]杨雪冬.社会治理是突破口[J].决策,2014(1):25.

[65]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5-12.

[66]杨冠琼,刘雯雯.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4(2):15-23.

[67]何显明.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60年来政府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3(6):4-13.

[68]邵鹏.国家治理模式演进与国家治理体系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4(1):69.

[69]韩恒.殊途同归的公民社会?——与郁建兴、周俊两位先生商榷[J].二十一世纪,2008(10):127.

[70]胡宁生.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市场和社会新型协同互动[J].南京社会科学,2014(1):80.

[71]LINDBROM C.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59,19:79-88.

[72]薛澜.顶层设计与泥泞前行: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J].公共管理学报,2014(4):1-6.

[73]薛澜.重建公共决策平台[J].财经,2013-07-28.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