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协同推进(3)

论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协同推进(3)

2.大学管理的重点领域

(1)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创新。

作为一个高度理性的组织,大学具有自身的使命与追求。当前大学的使命意识与组织理性趋于模糊,市场化、世俗化、官僚化、庸俗化的现象日趋严重,管理绩效主义盛行。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大学管理理念上,应当遵循“培育人才、知识创新”的使命追求和“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治校逻辑,遵从大学组织的属性和规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引领社会发展。在大学管理模式上,要重视整体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防止急功近利以及就事论事的碎片化管理。同时要弱化人治,强化法治与民主,建立以大学使命与目标为依据、以整体设计和组织结构优化为逻辑、以民主管理为手段、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的管理框架。

(2)质量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规模扩张,到了更加注重质量、重视内涵建设的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评估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与学生评教制度;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学位论文质量标准等,为大学质量管理提供标准或标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开展质量认证,并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实际,积极推进和开展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实施教育质量工程,按领域或项目强化实施质量管理;强化过程控制,重视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3)绩效评价体系与教师绩效管理。

在学术评价体系建设与教师绩效管理方面,我国大学还存在着不足,这严重阻碍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术成果评价方面,过分强调成果的数量,从上到下弥漫着一种数量制胜的导向与风气,质量为本的价值观缺失,助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甚至导致学术腐败的产生。而在教师绩效评价中,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行政权力介入过多、过深、过细,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则参与不多,影响力不大。在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上,重显性成效轻隐性潜质,缺乏发展为本的价值观。如何克服或纠正以上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4)岗位设置、人员聘任与薪酬改革。

2006年国家人事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2009年国务院决定在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并出台了相关办法。自此开始,大学按照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将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和若干层次,以岗位设置为基础,强化岗位聘用、考核与管理,完善人才遴选、使用、评价与奖惩机制,实施了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迄今为止,全国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首期岗位聘任工作,实施了合同管理,个别学校开始了第三个聘期的岗位聘任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大学岗位聘任与绩效工资的实施效果评价;岗位聘任条件、聘期任务、年度任务确定的科学依据、岗位考核的程序与标准;各类各级人员的绩效工资级差与收入差距水平的合理范围;绩效工资的形式以及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的相互关系;学校一级分配与学院二级分配的关系等。只有深入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5)管理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与能力建设。

以校长为首的管理者队伍是大学管理的主要践行者。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基本实现了管理者队伍的专业化,即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者把学校管理工作作为自己唯一的职业,集中精力搞好学校管理,不再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大学的管理者队伍并未实现专业化或职业化,大多数校长、院长甚至处长等管理者都兼任教学和科研岗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虽然目前我国从政府到大学都认识到了实现管理者队伍专业化的必要性,主张应当实现管理者队伍的专业化[4],但还存在很多障碍,需要我们对这些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者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制度设计,如以校长为首的大学管理者的任职条件、职业素养、遴选机制、流动机制、薪酬标准、考核机制以及管理者的权力、动力、能力建设与去行政化问题等。

(6)基础管理工作。

细节决定执行力,细节决定成败。在大学管理的方向与原则确定之后,如何做好大学的基础管理工作就成为管理成败的关键。没有扎实有效的基础管理,大学的各项管理不仅无法规范,还会流于形式。基础管理工作是大学最基本的经常性的管理工作,也是大学管理的各项专业管理职能得以发挥而应具备的必要前提、基本手段、共同准则、资料依据和保证条件,它主要包括:行政工作规范和学术工作流程、科室教研室等基层组织建设、部门工作职责与规程、考核标准与规章制度、基本信息收集与信息公开、安全管理以及大学文化等。基础管理是大学管理创新的根本,是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不重视基础管理,大学管理就会失去根基,犹如空中楼阁。但在当前我国大学管理中,多数人对基础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