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协同推进(6)

论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协同推进(6)

4.提高人员素质

科学有效的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学校各级管理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虽然智力、想象力和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唯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5]

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可以分为战略思维能力、实现目标能力、建立高效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激励和正直诚实的榜样魅力、沟通协调能力五个维度。[6]但大学里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担负的职责不同,对其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也不同。学校高层管理者要重视战略谋划力、信息捕捉力、决策判断力、团队建设力等,要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专家;中层管理者要重视执行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基层管理者要更加重视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等。

目前我国大学管理队伍的状况还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借鉴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国际经验,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管理者的任职标准与能力素质标准,并通过强化培训、提倡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为现代大学治理和现代大学管理提供人员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概念辨析与边界确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9-25.

[2]周晓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2-04(04).

[3]周湘林.从管理到治理:中国高校问责制范式转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5-147.

[4]宣勇,钟伟军.论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4,(8):30-35.

[5]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1.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