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赵弘:解决“城市病” 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2)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与思考

第二,有助于破除行政壁垒,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京津冀地区在全国都非常有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行政主体多。第二个方面是发展落差大。

首先,京津冀地区的行政主体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发展,如何把整个区域里的各种资源,特别是行政资源动员起来,就很有意义了。

京津冀地区共有两个直辖市,一个省。在河北省,有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而在北京,不但有北京市政府,更重要的是还有中央部委、军委以及央属事业单位和央企等。那么,如何破除行政主体间纵向的、横向的行政壁垒,形成合力,对于我国的改革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的。

另外,京津冀地区发展落差比较大,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天津在工业化的后期,而河北的多数城市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甚至还有很大比例的城市处在初期阶段。这就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发展阶段不一样,经济水平不一样,那么财政水平就不一样,公共服务的投入水平也就不一样,加上一些政策因素,客观上就使得这个地区形成了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就是指发达的地方更发达,落后的地方更落后。第二,京津冀地区中,北京的人才很丰富,经济水平也比较高,但是与周边的落差比较大,呈现一种断崖式的落差。整个地区的经济条件,特别是经济的基础并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集群。

现在,北京的GDP大概是河北的2.5倍,天津是河北的2.6倍。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就意味着产业的盈利能力强,同时还意味着两点内容:第一点是给员工的工资待遇比较高。第二点是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获取的财力能力也比较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服务的投资、投入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比如,北京市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大概是河北的4.4倍,天津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是河北的3.2倍。大学也是一样。北京高等教育的人均教育经费大概是河北的5.1倍。很显然,如果有钱投入,那么教育设施就比较完备,就能招来更好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同时,这里面也有一些政策上的不尽合理。比如,北京的本科录取率是24.33%,天津比北京还要高一点,是24.52%,但是河北却只有9.03%。可以看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高考的难易程度,河北与北京、天津都是有差距的。还有就是医疗资源的差距。河北人口大概是北京的三倍多,但是它的三甲医院比北京还要少7家,整体的医疗水平也不高。

所以,这种公共服务的落差造成了我们周边的人,特别是一些有比较强的发展愿望和能力的人都向北京集聚。而在北京的周边,还有22个国家级贫困县,230多万贫困人口。越贫穷就越往北京跑,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就是说本来这个地区就比较落后,好不容易有点人才,还跑到北京来了,而且挡也挡不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最近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比如廊坊的一个企业在座谈中就说,他们每年招三四百个学生,但是两年的流失率达到70%——第一年跑掉40%,第二年跑掉30%。我们到曹妃甸和一个企业座谈,他们也谈到说,每年也招了不少学生,但是两年的流失率是70%。廊坊和曹妃甸这两个地方相差100多公里,而且我们是在不同的时间去调研的,但这两个地方却都反映出人才流失率达到70%,这就非常严重了。也就是说,这种“虹吸效应”造成了河北很难发展,大量人才往北京跑。所以,在北京的外来人口当中,河北的人口占了第一位,达到22.1%,有155.9万人。

一个地区、一个区域想要发展经济的话,它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配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配套不完善,那么,就如我们看到的,北京的科技优势并不能转化成整个区域的整体优势。虽然京津冀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比较高,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高达62.8%,但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在整个京津冀地区,只有44家民营企业能进入到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而长三角有249家,京津冀地区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话,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分析,对比了一下北京和上海,最后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北京对全国的带动作用要大于上海对全国的带动作用;但是上海对本地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北京对本地的带动作用。第二,北京投在全国的平均收益率要高于投在本区域的收益率;但是上海正好相反,投在本区域的收益率要高于投在全国的平均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就知道怎么投资了。北京虽然有科技教育资源的优势,却呈现出一种导弹式外溢,越过了天津、河北而流向全国。比如,每年北京市输出到外省市的的技术合同,天津和河北加起来的还不如江苏和浙江加起来的多。我们一般认为,应该越远越少,结果越远反而越多。

再比如,中关村与广东省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中关村与外省市合同总和的6%。而天津和河北加起来才只有4.2%。也就是说,这两个省加起来还不如广东一个省多。

事实上,河北省为北京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比如配合国家很多重大的活动,限产、限车,以及安全保卫等,成为北京的“护城河”,为北京的水资源供应、生态保护等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却并没有利用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实现新产业的植入。而为了生存,河北省就只能发展一些传统产业。所以,在河北,钢铁、煤炭、建材、化工依然是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就是能耗高、污染大。整个京津冀地区一年燃煤达3.5亿吨,北京消耗了7%,天津消耗了13%,河北消耗了80%。其实,我们所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或者是京津冀一体化,难度是很大的,而污染一体化来得却那么容易。所以,北京要治理污染问题,绝不是北京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区域的事。

同时,北京缺乏轨道交通,没有建立起辐射到周边的轨道交通,甚至连北京的郊区县也没有轨道交通。因此,北京没有能够把资源辐射到周边。总之,各种原因造成了京津冀地区贫富差距很大。而这个现象,其实在全国也很明显。我国有些地区很发达,有些地方就落后,即使是在同一个省份里,比如说江苏,苏南地区就很发达,苏北地区就相对比较落后。那么,究竟该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如何实现资源的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实际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代表性的作用。这是第二个方面。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