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儒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4)

摘要:儒家里有很多超越时空的智慧。文艺复兴后,人性解放带来一系列的冲突,儒家的智慧提供了解决和应对现代文明困境的思路。儒家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儒家?从国内的文化来看,儒家的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多元体系里边,它是一个基础。如果儒家的这种人格和德行的“地基”都没有打好,你深入去学习或者践行道家和佛家,是根本谈不上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学道,还是学佛,你首先把人做好,首先把仁、义、礼、智、信做好。只有把人做好了,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一个高尚的境界,你才具备了继续往前发展的基础。这是从中国文化内部来讲的。所以儒家的“儒”,一个“人”一个“需”,人之所需,一定把人做好。无论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还是企业家,大写的“人”是基础。所以儒家的书应该好好读。

(四)学习儒家文化的意义: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我们学儒家文化的意义是什么?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一点特别要注意。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这样表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注意这句话,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一句话,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不是其他的民族,是因为中国文化养育了我们这个民族,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从习主席的话里面,我们得一个结论: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就因为中华文化养育了我们这个民族。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糊涂,爱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实际上是培养我们这个民族的国基。将来我们这个民族不论经历多少苦难和风雨,只要我们这个民族的基础在,有中华民族所养育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我们一定会披荆斩棘,不断地去迎接挑战,创造新的辉煌。我们爱护中华文化,学习儒学是培养我们这个民族的国基,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

(五)如何传承与创新

第五,我们如何传承和学习儒学?曾经有人跟我聊天,他就对中国的中医、四书五经不屑一顾。后来我问他,中医的经典,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四圣心源》等等,你读过没有。他摇头说他不读。我说,四书五经你读过没有。他说也没有读。我说,你如果没有读过的话,你就根本不了解,不了解你怎么可以对这些文化不尊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当我们对一个事情不了解的时候,千万不能干很浅薄的事。

所以我们谈传承中国文化,首先要知道中国圣贤说了什么,他们有哪些智慧。大家看,我们的高考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后,在教育方面,比如语文的分数由150分,据说要变成180分。习近平同志教师节去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也说了,反对教育的去中国化。什么意思?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圣贤的大智慧是什么?一定要通过国民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国民教育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后来的研究生,一定要把四五千年以来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分门别类、有分别、有层次地告诉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把传播学习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当作自己自觉的使命;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把传承先贤的智慧当做使命之一。

所以,怎么做好儒学传承、创新的工作?

第一,领会儒学的真精神和大智慧,这是传承。怎么创新?创新就是要回应时代的挑战。四五千年以来,中国历史和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每一种文化一定要注意契合时代的需要。有人曾经说,中国文化有些保守,这个话实际上是错误的。一个保守的民族能有盛唐气象和大汉雄风吗?能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吗?不会。而且我们的《易经》,“易”这个字就是讲变化。大家读《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我们这个民族是非常强调创新和变革的。但是,满清给人的感觉非常保守。我前面已经说了,它是有特殊的时代因缘,是由于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关以后,控制这个国家,很不自信,而走上了一个闭关锁国和文字狱的道路。就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来的特质而言,是不保守的,是强调日新之谓盛德的,是强调因时守变,要变化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