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有一个思维方式叫弱肉强食、零和游戏。什么是弱肉强食?近代中国落后了,欺负你。你看美国经常干涉别的国家,你不要这样,不要以为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你看着别人都不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什么意思?中国人认为,道与道之间是并行不悖的,比如说有些国家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他是上帝的选民,谁如果跟他不一样,他就去打击谁。中国文化认为,道家有道家的道,儒家有儒家的道,佛家有佛家的道,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道,西方有西方的道,每一个民族的伟大文化都有它的道和智慧。他们之间是并行不悖的,都是为了教化人民,都是为了引导我们向堂堂正正、浩然正气的方向走;他们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包容、互相借鉴。绝对不是只有我是正确的,你跟我不一样,我就打击你,我甚至要出兵去威胁别人。我觉得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儒家、中国文化提倡的共生共荣的观念,应该说是符合社会真实状态的。
习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讲命运共同体,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民族,谁也不要欺负谁,不要以大压小,不要以强欺弱,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包容、互利共融。习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几十次的掌声。你想一想,这个联合国代表大会是世界各国领导人组成的一个团体,都在为中国领导人的讲话鼓掌。应该说,讲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契合很多国家的需要。所以,共生共荣是中国文化的智慧。我们不以大欺小,也不以强凌弱,我们主张中国好了对世界好,世界好了对中国好,共生共荣,合作、互利、包容,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国文化提供的思维方式,绝对不搞单边主义,绝对不搞零和游戏,也不搞弱肉强食,而是共生共荣。我认为,这是符合今天人类需要的,有远大的生命力。
美国的外交特别喜欢对抗,对中国要遏制,遏制就是对抗。比如在伊拉克、叙利亚,美国也经常采用对抗的方式。可是中国不这样,中国文化的智慧所孕育出的中国外交,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生共荣,还有命运共同体。我认为,这些理念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和理念。我觉得,我们基于中国文化所提出的一些外交理念,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比如命运共同体、共生共荣。这些理念如果大家都做到了,每一个国家各得其所,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冲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包容、互相借鉴、互相尊重、互利共荣,那不是人类未来美好的明天吗?中国文化的智慧有能力给人类的未来提供一种理念和价值,我们要把自己好的文化宣传到世界上去,我们要有这个文化自觉。
那么,我们传承和弘扬儒学或者中国文化,最后一个是生活方式层面。我们除了信仰层面、价值观层面、思维方式层面,还有生活方式,比如礼节,见到人怎么打招呼。西方有西方打招呼的方式,拥抱、贴贴脸颊,中国有自己的打招呼方式,儒家、佛家、道家各有各的打招呼方式,比如双掌合十等等。包括我们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吃饭、摆酒席,谁应该坐在什么位置,秩序井然,那都是中国传统几千年留下来的。在生活方式的层面,我们也可以,或者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礼节方面、待人接物的方式方面,在服饰方面、饮食方面等,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方面,我们都应该有自己文化的色彩。实际上,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走到全世界去了。央视有一个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可是一看到《舌尖上的中国》,涌动在心中的乡愁一下子就来了。有人说过,这一辈子什么不骗你?你的生活方式,你的饮食习惯是不骗你的,你从小吃的家乡饭,无论多少年,一旦舌尖上尝到中国味道的时候,家乡的感觉就涌动,乡愁就弥漫到自己心中来了,你忘不掉这个国家。
好了,这里我们可以小结了。我们要做好传承、弘扬中国文化这个大的课题,我们应该在信仰层面、价值观层面、思维方式层面、生活方式层面,让我们的文化落地生根,起到它各自的作用。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才算落实了。
以上我讲了儒学的内涵是什么?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怎么样传承和弘扬儒学?我想再说一下,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固本,只要把本固好了,用《黄帝内经》的话,叫“扶正固本,邪不可干”。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将我们的文化、智慧展示给老百姓,让年轻人多听到中国文化的好,并从中吸收营养,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胸怀、更有境界、更有担当。在这个时候,如果在社会中遇到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理念,老百姓自然就有辨别力和分析能力,这就叫扶正固本。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课题做好,把这个做好了,把主旋律弘扬好了,把文化建设的“本”固好了,它就不惧风浪,因为老百姓有了辨别力和是非判断的能力。总之,学好儒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我们个人的修为和素养,对于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时代课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传承、弘扬儒家的文化,让好的智慧惠及更多的人,这是文化传播者的使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