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

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职业教育也应该紧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加大专业改革力度,从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匹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日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洪一同志,在“第五届高职校长微论坛”就此发言。我们整理刊发此文,希望给职业教育界的同行们一个启发,促进共同的思考、研讨和探索。

调整专业设置

对应产业行业要求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下简称新《目录》)。新《目录》对划分过细的1170个专业进行精简、整合、调整,确定设置专业747个。新《目录》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等,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较原专业目录有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要以此为据,尽快调整专业的设置和管理,一方面要以此为依据、为契机,优化师资队伍、实训设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的配置安排,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真正做到专业建设的内涵升级和新建专业的有机重构,避免新瓶装旧酒,或进行简单的拼接移植。

优化专业结构

适应产业升级与新兴职业需求

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有两个倾向性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部分院校热衷于扩大专业规模,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由此导致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出现“结构性浪费”;二是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的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更无从引领产业发展。

优化专业结构,就是要适应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相应地规划、优化专业布局,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促进人才供给链与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新《目录》取消了森林采运工程、杂技表演、劳教管理等69个专业,新增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技术等74个专业,既体现了紧贴产业转型升级、契合产业链延伸交叉等特征,又充分适应了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需要,切中时弊,顺应新的需求,切实提高了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高职院校须切实落实。但新《目录》的删减和新增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推敲完善,比如将2004版目录里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两个专业简单地归并为生物质能应用技术(530303),似有过窄之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要有适度的弹性和拓宽性,否则会限制其发展空间,影响人才的培养及对产业的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