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2)

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2)

打通专业壁垒

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伴随中国制造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跨界发展的趋势要求,特别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新《目录》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其中合并的专业数达243个,占总数的32%,体现了跨界融合的新趋势,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要求。

同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感觉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

一是各行业之间专业整合的尺度把握不尽一致,某些领域的专业划分仍然过细。比如,涉及汽车维修方面就分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600209)、汽车车身维修技术(600210)和汽车检测与维修(560702)等三个专业;园林方面分了园林工程技术(540106)、风景园林设计(540105)和园林技术(510202)等三个专业;

二是专业大类之间缺乏沟通衔接。比如,与动画相关的专业就涉及4个大类:艺术设计类(6501)下面有动漫设计专业(650120),建筑设计类(5401)下面有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540107),计算机类(6102)下面有数字媒体应用技术(610210),广播影视类(6602)下面有影视动画专业(660209)。在数字信息技术日益推广的时代,二维或三维动漫越来越成为一项普适性的应用技术,它如何与各个专业相嵌入,如何定位自身的专业内涵和要求,都值得深入和统筹研究,各行业指导委员会不宜各自为政、单打独斗。

改革专业设置机制

开放动态的专业建设体系

新《办法》提出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高校可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这为高职院校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现了简政放权的改革精神。

但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存在因人设事、行政干预、脱节滞后、惯性运作、封闭运行等痼疾,专业设置中的“因人设事”“闭门造车”“盲目跟风”等现象时有发生,建构一个市场引导、有效制约、开放动态的专业建设机制,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引入独立第三方对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依据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数据,划分绿牌专业、预警专业、黄牌专业和红牌专业,在国内院校率先开展专业招生计划动态调整评价。2014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17个专业提出预警,核减招生计划260人;对9个专业亮了黄牌,核减招生计划230人。2015年预警专业5个,亮黄牌专业3个,被亮红牌专业4个,专业被亮红牌将停止招生。

试点真正自主设置专业。新《办法》规定专业方向可由高校自行设置,教育部门不再备案,但新增专业仍须逐级申报、备案或审批。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考虑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与技术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跨界产业及相关的交叉专业不断涌现,市场留给高校的时间本来就短,而备案审查必将加大市场配置与专业供给的“时间差”。因此,建议制定更加灵活的管理办法,允许条件成熟的院校在一定领域范围内试点自行设置专业,成功后向全国推广,这将有利于缩小“时间差”,鼓励学校发展特色专业,彻底告别千校一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