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鲜活):都市农业展新颜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立足实际探索出来的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北京农业着力拓展新功能:在生产功能上,保障“菜篮子”供给能力,实施基本菜田生产补贴,对达到一定规模节水、安全标准的菜田予以补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5.5万亩,菜肉自给率稳定在30%以上,禽蛋奶自给率稳定在60%左右,新增外埠蔬菜基地超过25万亩,种养业主导产品的标准化覆盖率超过90%,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覆盖率达到4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种业之都”建设成效明显、销售额稳定在100亿以上;在生活功能上,乡村休闲产业蓬勃发展,1301个农业观光园和8863个乡村旅游接待户,2015年接待游客4043万人次、总收入39.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1.5%和56.2%;在示范功能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位居全国首位,世界草莓大会等6项高级别会展农业和北京农业嘉年华等百余项农事节庆活动,搭建了现代农业展示交流的平台,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入融合。根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2015北京市综合得分预计超过75分,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2014年9月印发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坚持量水发展、生态优先、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突出强化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一年多来,通过大力推进“调转节”,全面提升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划定150万亩粮田菜田和100万亩果园,落实到地块并实现上图入库数字化管理;截至2015年底,粮田面积调减到125万亩左右、累计完成2020年调减任务的50%以上;调减生猪出栏量15.8万头(5.2%)、家禽出栏量750万只(11%)、水产养殖面积0.23万亩(3.9%);建设3.15万亩高效节水果园和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麦喷灌、蔬菜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54%、45%,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市农业用新水在2014年减少2000万方的基础上,又节约4000余万方,累计完成2020年调减任务的1/3;农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减排14%和12%,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第一个完成农业水污染物减排任务的省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